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46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义和团运动亲历者的记载。以上记载可用以说明(     
记载出处
(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刘以桐(团民)《民教相仇都门见闻录》
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劳乃宣(力主剿灭义和团的官员)《拳案杂存》
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
秋毫无犯
刚毅(主张利用义和团的大臣)《中国近代史料丛刊》
A.历史记载因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评价无法做到客观公正
C.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可信D.作者立场影响对历史的叙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秦朝服役“失期”处罚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记述出处
御中发……期三日到五日,谇(责备);六日到旬,赀一盾(盾牌);过旬,赀一甲(盔甲)……秦简《秦律·徭律》
今士五甲(应征者)不会(到岗),治(答)……秦简《秦律.戍律》
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电大泽……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
A.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无法揭示B.实物史料较之文献史料更具价值
C.三则史料都是二手史料效力存疑D.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如表为九一八事变前后蒋介石和张学良对日态度的记载。据此可知(     
史料出处
1931年7月6日,张学良致电东北政务委员会称:“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要求割地赔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力避冲突,以公理为周旋”《张学良传》
(范克明等撰写,2002年版)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以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希转饬遵照执行”《蒋介石日记揭秘》
(张秀章撰写,2009年出版)
1990年,历史学家唐德刚采访张学良说“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不抵抗命令)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张学良回答说:“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张学良口述历史》
(张学良晚年口述、唐德刚撰写,2007年出版)
A.国民党政府对东北沦陷负有主要责任B.《蒋介石日记揭秘》为一手史料最为权威可靠
C.张学良是当事人其口述结论无可置疑D.《张学良传》出版时间较早相关记载不可采信
2024-02-2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河南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通过分析表中关于集体农庄的不同记述,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关于集体农庄的记述出处
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经过苏共中央审定,作为全国党史教材)
1930年2月和3月共发生群众性骚动7576起,暗杀恐怖活动3263起,散发传单事件2009起。苏联国家政治保卫局的绝密报告一(据苏联档案)
达里娅马克西莫夫娜伊佐托娃(1909年出生)回忆道:30年代的饥荒中,人们开始患上浮肿病,上面来人大肆搜刮,只留一点点种粮,口粮不给。《国家灾难:苏联农业集体化一亲历者的回忆和档案材料》2001年出版

A.官方公布的属于一手史料最为可信
B.苏联档案属于一手史料叙述较为客观
C.回忆录属二手史料年代久远没有价值
D.需要留意各类史料背后的主观目的
2020-07-28更新 | 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浙江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古希腊信史只能从公元前776年即古代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算起。19世纪后期以来,考古学家受到《荷马史诗》启发,发现了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古希腊文明史被推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这说明(     
①奥林匹亚赛会在古希腊史失去重要地位
②只有借助文献才能接近历史的真实面貌
③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④考古发现与口述史料互证探究历史真相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4-24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月二日,东京府开中学校,许华士族庶人入学。十九日布告天下,许庶民称姓氏。自中叶以降,唯士人称姓氏,至商工农不许。至是使民自由,天下众庶皆复姓氏。改革以后,渐消藩阀之势,许庶民车……为士民平等之地。

——1898年康有为进呈光绪帝《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式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译自《五条誓文》(186846日,明治天皇发表的誓文)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2)从产生时间和来源,史料可分为原始史料(一手史料)、间接史料(二手史料)。分别指出上述两则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说明二者对研究明治维新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2008年清华大学收藏到了一批竹简,被命名为清华简。关于“周初二王并立”相关记载如表1所述。据此可知(     

记载

出处

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二十一年,携王为晋文公所杀

《竹书纪年》

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

《左传》

邦君、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于虢,是携惠王。立廿又一年,晋文侯仇乃杀惠王于虢。

《清华简·系年》

A.西周确切存在二王并立现象B.考古发掘有助于复原真相
C.一手史料具有非常高的价值D.史料增加使历史趋于复杂
2024-04-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9 . 法律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历程中的重要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学生学习“罗马法体系”一课后,产生了疑问:古罗马的奴隶是否确如书上所说,被“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此,他查找了资料,并撰写了如下读书笔记

①奴隶指在罗马社会中不具有自由人身份的人,在法律上被视为物;奴隶的身份可能因出生、受到刑事处罚或在战争中被俘所致;奴隶可以被解放而成为自由人。【1】

②奴隶的释放问题是罗马法中重要的一部分。

③《十二铜表法》中就有相关的条文。【2】

④表明当时即已存在释奴现象。

共和末期至帝制前期,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大,释放奴隶的现象更加普遍。帝国大法官小普林尼的书信中就有释放一大批奴隶的记录。【3】历史学家指出:“在罗马法中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是:虽然奴隶制度是一种合法的社会制度,但它是和‘本性’相矛盾的”,有古罗马大法学家就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4】由此看来,……

资料来源

【1】《罗马法词典》

【2】《十二铜表法》第五表第八条、第十一条

【3】《小普林尼关于释放奴隶的书信三封》

【4】科瓦略夫《古代罗马史》


(1)①上述“资料来源”中,哪些为一手史料,哪些为二手史料?请分别写出序号。
②在笔记的第一段中,哪些是对事实的陈述?哪些是该学生的评价?请分别写出序号。

材料二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19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法学家耶林格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罗马法的影响。

实践学习场所一圆明园实践学习场所二中山堂实践学习场所三北大红楼
历史遗址
简介圆明园位于海淀区中部,始建于清康熙46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有园林风景百余处,是一座大型皇家宫苑。
圆明园遗址公园建成于1988年,仅存园林格局、建筑基址,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京中山堂在中山公园社稷坛北,原名社稷坛“拜殿”。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北京并在此停灵吊唁公祭。为了纪念这位伟人,1928年,国民政府将“拜殿”正式更名为“中山堂”,2002年中山堂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大学红楼位于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1919年五四运动中,红楼和它北面的操场是反帝爱国运动的策源地。

(3)上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10 . (二)教育与时局

材料一: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性情。今语言不通,文字不辨,一切隔膜,安望其能妥协!……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奏请创设同文馆说》1861年

材料二: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无论为士为农为工为商,均上知爱国,下足立身,始不负朝廷兴学之意。

——《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1904年

材料三:1912年3月,《临时政府公报》公布: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又颁布半日制学校规程,大量开办师范及各种职业学校,以补正规教育之不足。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上述材料中,属于一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_属于二手史料的是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清廷创设同文馆的主要目的是      ①      ,理由是        ②        ;材料二中,清廷奏定新学堂章程的主要目的是     ③     ,其奏设的背景是     ④     ;依据材料三,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⑤          
2019-10-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17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