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月27日,202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等成功入选。

材料一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松山考古出土的文物极其丰富,从2192座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这些出土物几乎涵盖了黔中地区1400年的生活、商贸、信仰到丧葬等方方面面,集中展现出这一时期贵州生产、生活的社会变迁与历史的进步。在此之前,历史学界认为贵州有一段模糊的“中世纪”,秦汉以后的文献,记载或从侧面记载贵州高原的文献,主要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晋人常琼编写的《华阳国志·南中志》,而之后关于贵州的记述,多为只言片语,极为简略,甚至语焉不详。如今能见到的最早一部记载贵州历史的志书是《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而那已经是15世纪中叶了。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贵州古代的历史面貌一定会走出“模糊”,变得越来越清晰。

——摘编自范同寿《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证明通道贵州的存在》

材料二   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是大运河通济梁开封段的重要文化遗产。汴河是流经开封的一条古老水系,古称派水。战国时期魏忠王利用派水开凿鸿沟,水行大梁。汉晋南北朝时期,改派为汴,汴河由此而来。隋大业元年开凿大运河,利用汴河改建通济渠,连通黄河淮河水系。《宋史·志·卷四十六》记载北宋时期都城开封“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汴河成为保障东京城物资供应的重要通道,堪称京师生命线。州桥是跨越汴河的一座重要桥梁,始建于唐建中年间,初以汴州桥命名,俗称州桥。其建筑也最为精美华丽气势宏大,《东京梦华录》记载“其柱皆青石为之……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锵海马水兽飞云之状”。州桥明月是闻名遐迩的汴京八景之一。汴京州桥不仅是运河与御街中轴线上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东京城最繁华最具烟火气的商业中心,甚至演变成为北宋东京城的文化标识。明初洪武年间重修后的州桥,桥高水深。此后一百余年,由于运河淤塞,州桥亦渐荒废。明末崇祯十五年,州桥与开封城一同被洪水淤埋于地下。

——摘编自中国文物报《2022十大考古新发现推介: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汴河发展历史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你对考古新发现的认识。
2 . 【考古发现与历史新知】

材料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之墓。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重要文物列表:

1

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五色食胜》等。其中不少为失传的古代典籍。

2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摆放在刘贺床榻前,是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屏镜”,上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

3

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4

大量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仅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种类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等,以及以金银技法(鎏金银、错金银、包金银等)加工的车马器等。

5

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是内地出土最早的“带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

6

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

——摘编自王子今《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反映的西汉中晚期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昏侯墓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3 . 2017年9月,我国考古专家受邀前往蒙古国联合发掘的名为高勒毛都2号墓的古代匈奴贵族墓葬群。该墓葬群不仅出土一件金皇冠(如右图),还有一件很特殊的随葬品——玉剑璏,虽然它在我国中原地区很常见,但在蒙古还是首次发现。根据文物测定,该墓葬的年代在公元前166~公元前28年。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     
A.蒙古全境都曾归属汉朝管辖B.汉匈间存在一定的经济文化交流
C.该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路段D.汉代在蒙古地区设立了岭北行省
2022-12-23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西方人研究历史只重视考古发现
B.历史研究需要多种史料相互补证
C.文物和史书都是具有较高价值的一手史料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2019-09-2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滨海新区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历史试题

5 .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金属的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铜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中华土地上的古代先民每一次对其重铸,就象征着对中华文化的创新和书写。某校学生以“铜—中华文化的使者”为主题开展了自主性探究学习,过程如下:

1.任务一:收集中华先民使用铜的考古证据。
序号考古发现     名称历史意义

铜绿山古铜矿冶遗址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是我国目前发现铜采冶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采冶链最完整、采冶技术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矿冶遗址

半圆形铜残片与两截铜管出土于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可能是目前我国已知的最早冶炼产物

网格纹青铜鼎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中国迄今所见时代最早的铜鼎,被誉为“华夏第一鼎”。

秦始皇陵铜车马是中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青铜车马,是考古所见的最大的组合型青铜器,被誉为“青铜之冠”
(1)对上列文物的解读,可以推断中华文明最早拥有铜金属制品开始于(单选)(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万邦”时代       D.夏商时代
(2)上列文物中,能够反映中华大地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是(单选)(     
A.①                    B.②                      C.③                      D.④
(3)上列④号文物能够反映秦朝的(单选)(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宰相制度
2.任务二:收集文献中有关铜钱的记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西汉)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至平帝元始中,成钱二百八十亿。”

②“(唐)武德四年,废五铢钱,铸‘开元通宝’钱,每十钱重一两,计一千重六斤四两。”

③“(北魏)初至太和,钱货无所用也。孝文帝始诏天下用钱。十九年,公铸粗备,文曰‘太和五铢’。”

(1)上述材料中“元狩”“元始”“武德”“太和”属于(单选)(     
A.谥号                           B.庙号                           C.年号                           D.字号
(2)上述材料③孝文帝属于(单选)(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3)三则文献史料共同反映中国古代(双选)(     
A.政治制度建设                                             B.货币名称变化
C.货币制度改革                                                D.赋税制度演变
3.任务三:解读文物背后的中华文化。

任意选择上列文物中两件,依据示例,尝试多角度解读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示 例:(F):中外文化交流下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吸收;
中国古代宫殿式大型建筑文化特色。                       
(1)(     ):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
4.任务四:结合本题中提供的文物,概括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
2024-04-11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宝山区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据考古资料显示,公元前15世纪,无论是在迈锡尼还是在埃及都有对方的考古文物出土,尤以出土于埃及的迈锡尼陶器为多。在迈锡尼出土的埃及物品多刻有埃及国王和王后的名字。这说明当时(     
A.希腊是埃及的重要贸易对象B.埃及与希腊文明存在互动
C.埃及文明对希腊的影响较大D.埃及与希腊外交活动频繁
2024-02-24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第一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二)历史试题
7 . 历史文献记载缺失的内容,因考古发掘而变得丰满,那些通过出遗迹和文物所还原的历史,改变了我们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一词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在探讨中国陶瓷的海上贸易线路时首先使用的,与中国古代外销陶瓷的发现与研究是密不可分的。与此同时,又有日本学者以中国陶瓷在海外各地的流布情况为基础,将这条古代东西方之间的陶瓷贸易与交流的海上贸易线路,称为“陶瓷之路”,认为它连接了“中世纪东西两个世界”,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海外交通史研究中,“海上丝绸之路”一词逐渐成为中外学术界广泛接受的概念,且一般将其作为“丝绸之路”概念在海上的延伸。

——孟原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是港口。纵观全球著名海港遗址,往往缺乏港口考古成果的强力支撑,而“海丝申遗”工作也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2021年,温州在建设城市主干道望江路下穿工程时,发现了朔门古港遗址,这一遗址是迄今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温州地标江心屿双塔是我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古航标,分别建于唐代和宋代。古人建造如此宏伟的两座航标,正因为附近有繁华大港。而在南宋和元代,温州都曾设立外贸管理机构。遗址与江心屿双塔隔江呼应。遗址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主要发掘成果如下:

区域

发掘内容

亮点

东端水门头区

奉恩水城门以外、水门河沿岸两侧的各类遗迹群组成。包括陡门、桥梁、堤岸、斜坡式码头、成片房址等,年代及演变轨迹清晰。

中部邻江港口区

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为沉船、码头等遗迹分布区。两宋时期的突堤式码头。
发现2艘福船(福建造木帆船,适合远洋航行)。其中1号宋代沉船残长12.4米、残宽4.1米,推测全长约20米。
地层中出土有大量瓷片。集中分布的瓷片堆积多呈条带状,形成于元代。其中九成以上为龙泉瓷,基本无使用痕迹。

西端南侧瓮城区

早、晚两期瓮城基址及砖、石道路等遗迹。
宋元时期瓮城城墙平面呈圆弧形,明清时期改为方形。

——据国家文物局“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栏编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海上丝绸之路”一词的含义,并简述这一词的使用与中国陶瓷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寻找相关信息,佐证温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上重要的“繁华大港”。结合所学,简述考古发掘的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鉴于“东南利国之大,舶商亦居其一焉……不惟岁获厚利,兼使外蕃辐辏中国,亦壮观”,对待海外贸易极为重视,大力支持香料贸易的开展。北宋中期,仁宗在位时“海舶岁入,象犀、珠玉、香药之类,皇祐中总其数五十三万有余。”宋代统治者推崇佛道两教,“禅宗”思想在中国盛行,民间纷纷焚香敬奉佛道。市井生活中,香料也随处可见。街市上有“香铺”,还有各式各样的添香食品。在上层社会中,薰香成为日常,真宗时名臣梅询极爱用香,宋徽宗每夜也需有香为伴。

——摘编自刘丹妮《政策、路线与商人——宋代香料贸易的开展》

材料二   1974年,福建考古文物工作者在泉州湾港内发现一艘满载香料木和香药远洋回国的木造宋代商船,从船舱中清理出土的遗存有香料木、胡椒、槟榔、乳香、龙涎等,香料木包括降真香、檀香、沉香等多种,总重量达4700多斤(参见表)。

仓号
名称
12345678910111213合计
香(药)料木···········4700多斤
胡椒···········5斤
槟榔413212191051
乳香······6.3克
龙涎······1.1克
朱砂··4.6克
水银··385克
玳瑁11件

(注:表内“·”记号表示有出土)

——摘编自霍巍、何沁冰《丝路携香:考古所见宋代熏香的繁荣与丝路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宋代香料贸易兴盛的因素。
(2)分别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及其对于研究宋代香料贸易的价值。
2024-05-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九县一中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铜器1



何尊及其铭文
1963年出土,内底钟有铭文12122字,其中提到周武王决定建东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洛语》《召诰》等文献记载互证,为“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载。
青铜器2

史墙盘及其铭文
1976年出土,器内有铭文18284字,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史墙盘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内容并不曾见于已知文献。

材料二   中国虽有长达千年的金石学传统,但是建立在田野考察与发掘分析基础上的考古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一批外国传教士或科学家首先介绍进来的。20世纪20年代末,李济、梁思永等从海外学成归国,带回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考古理论方法的同时也开拓了中国考古学本土化的历程。……1949年以后随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的展开,考古发掘逐渐多起来……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大量考古发现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框架。之后中国考古进入“理论多元化,方法系统化,技术国际化”的新时代,进入21世纪,中国考古学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

——张昌伸《文物与考古蒌础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何尊、史墙盘蕴含的史料价值。并概括西周青铜器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过程。并结合所学,指出各阶段的原因。
2024-06-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重要文物,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2大量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是内地出土最早的“带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
3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
A.考古发现必须与文献相结合B.金银器都出自于官营手工业
C.西汉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密切D.儒家思想影响百姓生活
2024-04-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