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
1 .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往来的传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东汉时期国际交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
B.开始探索到达西亚、欧洲的商路
C.中国与日本各小国交往开始
D.中国与欧洲国家官方往来开始
2.2.以下不属于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外关系新现象的是
A.西方大量传教士来华
B.大量外国留学生来华
C.政府几度实行海禁
D.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形成威胁
2019-01-30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卷
2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西汉和东汉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取得反击匈奴战争的重大胜利     ②同西域各族发展友好关系
③设管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郡县 ④解除北匈奴对西域的控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自宋代以后,古代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复出现,元明清三朝维持了长达600余年的统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②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深化 ④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3 . 从明中叶至清末,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开始进行对话和交流,引发和加速了中华文明由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回答小(1)-(2)题。
1.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2.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时带来了望远镜和世界地图,并将《四书》译为拉丁文。随后又陆续有传教士东来,系统介绍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并把《五经》等典籍译为拉丁文。在他们的引导下,徐光启等士大夫开始研究和介绍西方科技。这说明
①明末清初开始出现西学东渐        ②西方文化在明末清初有重要影响
③西方知识界渴望了解中国文化     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
2016-11-27更新 | 1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北京清华附中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历史试卷
4 . 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由开放到闭关,由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食货志》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D.《农政全书》
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茶大量出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B.中国商品经济发达
C.中国丝茶质优价低D.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新中国成立初,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A.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016-11-18更新 | 9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卷

5 .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回答下列各小题

1.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国政府一方面实施改革防止经济下滑,一方面从国际社会得到195亿美元的巨额贷款。贷款来自于下列国际组织中的
A.B.
C.D.
2.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②两极格局下的长期对抗
③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建立                  ④世界经济贸易组织的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6-11-18更新 | 4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6 . 中外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回答第13、14题。
1.董仲舒新儒学与孔孟儒学在政治学说上的区别是
A.宣扬仁政B.为统治者服务
C.神化君主统治D.反对苛政刑杀
2.“国家的正义就是国家的三个阶层各守其职、各安本分,治国者靠智慧把国家治理好,卫国者凭勇敢保卫好疆土,劳动者以节制搞好生产,从而使国家处于安全稳定之中”,体现这一思想主张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
C.《神学政治论》D.《政府论》
2016-11-18更新 | 6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7 .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杰出的领袖。回答下列各小题。
1.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过程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是
A.实现两次国共合作B.组织革命武装,进行武装反抗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目标
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其含义是
A.与世界各国重新建立外交关系B.倒向苏联一边
C.用和平共处的方针指导外交工作D.反对两极格局
2016-11-18更新 | 10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8 .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着密切关系。回答下列各小题。
1.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中“车同轨”有利于
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②打破各地文化交流的障碍
③促进国内经济的往来          ④密切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
A.设立郡县B.推恩削藩C.整顿禁军D.派驻通判
3.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一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下列史实与诗中内容相符合的是
A.平定三藩B.收复台湾C.抗击沙俄D.多伦会盟
2016-11-18更新 | 6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9 . 近代以来,大国之间的关系影响着世界局势。回答下列各小题。
1.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A.③④B.②④C.①②D.②③
2.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A.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
2016-11-18更新 | 2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10 . 在古代,中、西方文明特点不同,在各自道路上都有较大发展。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下列美学观点,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C.“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D.“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2.“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④
2016-11-18更新 | 10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