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
1 .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往来的传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东汉时期国际交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
B.开始探索到达西亚、欧洲的商路
C.中国与日本各小国交往开始
D.中国与欧洲国家官方往来开始
2.2.以下不属于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外关系新现象的是
A.西方大量传教士来华
B.大量外国留学生来华
C.政府几度实行海禁
D.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形成威胁
2019-01-30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卷
2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西汉和东汉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取得反击匈奴战争的重大胜利     ②同西域各族发展友好关系
③设管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郡县 ④解除北匈奴对西域的控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自宋代以后,古代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复出现,元明清三朝维持了长达600余年的统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②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深化 ④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卷
3 . 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由开放到闭关,由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食货志》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D.《农政全书》
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茶大量出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B.中国商品经济发达
C.中国丝茶质优价低D.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新中国成立初,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A.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016-11-18更新 | 9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卷
4 . 1759年,清政府经历了近70年终于平定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叛乱、割据势力。乾隆皇帝为了鼓励新疆各族人民发展生产,对一些地区和民族免税,并通过内地省份的“协饷”(类似于今天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发达地区对口支援)为新疆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支持。1760~1911年,清政府拨给新疆的协饷和专饷,总计高达近4亿两白银。(齐清顺《清代新疆的协饷和专饷》)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1.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平定的西北边疆叛乱割据势力是指
A.准噶尔部贵族、回部贵族叛乱B.噶尔丹叛乱、三藩之乱
C.大小和卓叛乱、土司叛乱D.郑氏割据势力,三藩之乱
2.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判断,清政府管辖新疆、发展新疆经济采取的措施中没有
A.平定叛乱割据势力B.免税、内地省份对口支援C.设置行政机构D.改土归流
2010-05-26更新 | 93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2010级文科综合高考模拟试题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