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6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小说中女学生形象

小说内容
《侠义佳人》白慧琴国外留学回到家乡江阴后,“立意想扶助女界”“心中很想立个女学堂,开通开通风气”。尽管白慧琴遇到了办学经费不足和各类教员短缺的问题,但是在众位朋友的帮助下,她的“启黄女学校”最终还是成立了。
《情天债》《情天债》中的苏华梦被称作“帝国第一女杰革命花”,她的革命任务就是去破坏西方列国合谋瓜分中国的计划。作为自立会的“女执法”,苏华梦在读书期间就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了。苏华梦和她同伴通过与人交流、登台演说等方式,扩大了革命思想在各地的传播。
《女娲石》金瑶瑟是海城“女子改造会领袖”,后去美洲留学三年,她之所以回国,就是想以一己之力来拯救国家。当她看到“政府诸人”“日日吃花酒,玩相公,或是抱着姨太,国家事情丝毫不管”时,便想出了扮做歌伎去刺杀胡太后的计策。但最终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完成原定的行刺计划。

——据王仁慧、高有鹏《成长与蜕变:论晚清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

结合材料,以“变化·突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民族文化与历史之生命与精神,皆由其民族所处特殊之环境、所遭特殊之问题、所用特殊之努力、所得特殊之成绩,而成一种特殊之机构。一民族所自有之政治制度,亦包融于其民族之全部文化机构中而自有其历史性。所谓“历史性”者,正谓其依事实上问题之继续而演进。问题则依地域、人事种种实际情况而各异。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视角或整体予以论述。   (要求:视角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摘取的河南地区1840——1911年三个阶段经济发展及社会现状描述。

1840—1894豫地农业未有甚大的突破发展,总体显现困顿的状态,只在局部方面有些许进步,如越加成熟的精耕细作、某些产物单产的大幅提高等。
1895—1901外国投资的煤矿和商行增多;外国教会建立的天主堂、耶稣堂在大多数县
市都可以看到;一些农民放弃世代沿袭的耕织结合的农业,越来越多的种
植棉花、烟叶、油料等经济作物,兼搞手工业,或专门从事手工业。
1901—19111904年卢汉铁路(北京到汉口)南段通车,驻马店火车站周围商贾云集,竞相建房开店,迅速形成新市区,成为郑州、武汉间的重要商埠。铁路全线贯通后郑州作为商品集散地的趋势渐趋明朗,1905 年河南巡抚陈夔龙上奏申请开放郑州为商埠,被获批准。不久以后,驻马店、洛阳等地也逐渐开埠。随着河南商会的发展,各商会的成立不仅反映了豫南绅商势力的崛起,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商情沟通和商业稳定顺利发展。
综合以上材料,自选角度拟定论题,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中的旗袍变革

旗袍,源于满人长袍。起初,宽腰直筒,便利耕牧征战。不仅如此,为实现身份区分,满人贫民旗袍多为不开衩或两开衩,皇帝所着旗袍为四开衩。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和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中国服饰的改变。旗袍开始融入多元化的西方流行元素,改变了传统宽松直筒的特点,更有助于凸显女性身材的曲线感。不仅如此,西方裁剪和缝纫技术的传入,使裁剪和缝纫技术更加立体。更凸显了中国女性的韵味和美感。

20世纪中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物质极为贫乏,旗袍在设计上开始摒弃传统的“华而不实”,追求简洁、轻便。如无袖旗袍开始流行,整体长度也不断缩短。这种趋势一直流行至抗战胜利。

建国之初,妇女穿衣服都学解放区的样子,鄙夷穿红戴绿的“资产阶级小姐”。“努力工作、艰苦朴素”是那时常挂嘴边的口号。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似乎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设计师将旗袍所孕育的韵味及特色与现代流行因素相结合,使旗袍款式更加多元化,推动中国旗袍走向国际舞台。

——摘编自张成义、李群英《中国旗袍造型艺术元素的审美演变及其文化传承》

以“时代中的旗袍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中国人口迁移的类型(部分)

类型

史实

自北向南的离心型迁移

秦朝征服岭南后从中原向两广的移民

政府强制性的内聚性移民

西汉初从关东迁徙贵族、豪强、富商到关中地区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种人口迁移的类型,并加以阐释。(要求:世界史和中国史均可,需明确指出移民的方向,史实正确,论述充分。)
6 .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文件内容
1928《井冈山土地法》第一条,土地的分配方法: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第四条,土地分配的数量标准: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1942《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第二条,承认地主的大多数是有抗日要求的,一部分开明绅士并是赞成民主改革的。故党的政策仅是扶助农民减轻封建剥削,而不是消灭封建剥削,更不是打击赞成民主改革的开明绅士。
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第一条,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八条,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的上述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
1953《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第一条,农民这种在生产上逐步联合起来的具体道路,就是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
198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二条,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多种执政理念,请从材料中提取一种执政理念,并运用其他史实加以阐释说明。(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2024-06-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川北稔在《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一书中以砂糖为独特视角,展现了相互独立的世界各大洲逐渐联为一体的过程。内容涵盖了八世纪初阿拉伯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引进了甘蔗种植技术和制糖技术,使地中海沿岸各岛都开始盛行甘蔗种植,并开始了强制奴隶劳动。新航路开辟后,甘蔗种植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传到美洲,十九世纪拉美的独立运动驱赶了欧洲殖民者,但甘蔗种植园经济后遗症影响深远。尤其讲述了十六、十七世纪砂糖大量生产和普及的过程中,非洲黑奴的悲惨命运,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变迁,以及欧洲生活方式的变化、政治力量的角力。看似离得很远的历史事件,却通过砂糖找到连接点。

——《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简介

结合材料及相关知识,选择另一种物品,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与历史关联的书名,并为该书写份简介。(要求: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6-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仿真演练(二)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三个时代,中国人特别热衷讨论“中国”。第一个时代是北宋,关于“正统论”的讨论在当时非常热闹。第二个时代,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这段时间热衷讨论“中国”和“中华民族”。第三个时代,应该就是当下,现在中国崛起。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中国是怎么样的?第二、要认识现在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第三、要认识中国未来要如何和世界相处?

——摘编自葛兆光《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时代或者多个时代,对学者的观点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说:“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 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胡适关于“规则和道德”的错误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规则和道德”或其中一部分,从立德树人出发,提出一个新观点并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5-28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内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以下是我国历史上四个时期的疆域图:

请根据四幅疆域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2-3幅提炼一个历史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要求:列出所选地图,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2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