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方面。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代表名言
特征一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相关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相册》是新华社推出的一档微纪录片栏目。

《国家相册》部分剧集的题名和剧情简介

集数题名剧情简介
32中国寻油记60年前,因为国家缺油,北京街上曾一度出现了烧煤气和烧煤的汽车。面对国际禁运和“中国贫油论”,中国科学家和石油人发起了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
72白菜的味道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家家户户入冬都要存上几百斤的大白菜,主妇们各展绝艺把白菜做出花样来
74走,咱赶集去!起个大早,梳妆打扮,扶老携幼,赶驴拉车。赶集,是买卖,也是社交,是物质匮乏年代的狂欢,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82那年流行色苏式“布拉吉”,上海“假领子”。想美又不敢太美,想与众不同又不愿太不同,想“体面”又囊中羞涩。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把街头吹得五彩斑斓
91我想对你说BP机、“大哥大”、磁卡电话,你用过吗?从“近处靠吼,远处靠走”到“一机在手,天下我有”,通讯工具日新月异
94少年大学生改革开放之初,一群被称为“神童”的少年被送入大学,这些“少年大学生”的身上既有“大科学家梦”,也背负着国家“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热望与压力
142(抗疫特别节目)武汉“不服周’“老子是武汉”“不服周”“不信那个邪”,武汉话里;有着武汉人的胆气
根据材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相关知识,选取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百年历史风云千头万绪,掌握其基本发展线索与脉络既有益也有必要。历史学家王红生在其著作《二十世纪世界史》中,力图通过如下一些概念建构阐述20世纪世界史的基本框架。

首先是“资本主义”。20世纪是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世纪。

第二个概念是“社会主义”。2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悲喜剧。

第三个概念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缘起于西方,20世纪成为东方社会思想的主轴。

第四个概念是“法西斯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概念相比,法西斯主义是20世纪独有的概念。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

围绕20世纪世界史的一个或多个概念,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文明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 重视文明的传承与创新,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动力之源。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应时势,推陈出新。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就能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摘编自新华网 《理想合肥·举旗帜》

请围绕“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 自拟标题,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知识分子在新兴的报刊杂志上的小说评点呈上升趋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社会影响力上,毋庸置疑,“新”评点当之无愧地占据了晚清的小说评点的舞台中心,如下表所示:

人物

对晚清小说的认识或评点

天谬生

“今日诚欲救国,不可不自小说始,不可不自改良小说始”

梁启超

“政治小说者,著者欲借以吐露其所怀抱之政治思想也……彼美英德法奥意日本各国政治之日进,则政治小说,为功最高焉

燕南尚生

认为《水浒传》者,痛政府之恶横腐败,欲组成一民主共和政体,于是撰为此书

刘鹗

在《老残游记》自评中说:“举世皆病,又举世皆睡,真正无下手处,摇串铃先醒其睡。无论何等病症,非先醒其睡无治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交通表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交通、交流、交融”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文化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中国必须有对自己文化的自省。自从欧洲进入工业革命、开启全球化进程以来,客观上已经迫使各种文化必须进入比较自省的时代。没有比较与自省,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不会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入,就不会有改革开放。所以,若要中国文化保持永久的生命活力,就必须时刻处于与其他文化的比较与对自身文化的自省之中。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我们的文化不仅有了与时俱进和新内涵,也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如大同思想、和合精神,义利兼顾观念等,在新的形势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沈金浩《文化自信、文化自省与文化自新》

围绕“文化自省与中国现代化”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3-27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建国以来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趋势图(下图)



请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阶段或从材料整体出发,阐释论证新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要求:观点明确,清晰阐释,充分论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2024-03-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从海上入侵我国沿海地区,迫使我国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开始由传统海洋意识向近现代海洋意识转型,许多仁人志士开始放眼看世界,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但大多是有关海防之策。这种消极被动的海防观念在甲午海战中随着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而破产。严重的海疆危机,也唤醒了少数中国人的海权意识。孙中山指出,海权是国家主权范畴,影响着中国的发展,国家独立、恢复主权是争取海权的前提。

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中国领导人根据当时海洋斗争的实际需要,制定了一些重要政策,这些政策集中体现在中国政府深切认识到建立海军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关于领海问题的声明和对南海诸岛与钓鱼列岛的主权宣示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逐步融入世界体系,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不断更新,逐渐向现代海洋意识过渡。现代海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内涵丰富,内容广泛,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全面的海洋意识、主动的海洋意识、开放的海洋意识。

——据徐质斌《海洋国土论》整理

任选一个时段,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近代以来海洋意识的变迁与发展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选择的时段与史实相互吻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4-03-24更新 | 100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工业建设布局图

——选自陆大道主编《中国工业分布图集》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工业化的步伐,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创造新的奇迹。把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工业建设布局图建立起关联,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价值正确,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3-21更新 | 279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1)(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