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外国
鸦片战争后,开设宗教、西学等课程的西方教会学校在中国出现。
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机械学校等出现。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学。
19世纪30年代,普鲁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公立中小学教育体系。
1848年,法国教育部长卡诺向国会提交关于普及义务教育的改革方案。
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出版《教育论》,提出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
1895年,盛宣怀创立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仿造西方学校体系,分为初、中、高级,具有近代三级学制雏形。
1898年,梁启超、经元善创立上海经正女学,兼修中西学科。
1898年,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
19世纪中后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全人教育”理念,指出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之上。
19世纪下半叶,在曼彻斯特等城市涌现了私立的、男女均可入学的新大学。
1899年,英国成立教育委员会,初步完成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
20世纪初,清政府公布了第一个近代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科举制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科举制度,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提出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23年陶行知与晏阳日初等倡导推行平民教育,关注农民和乡村的教育问题。
1906年,法国教育家涂尔干指出教育有两大功能,一是为工业经济输送技术工人,二是通过文化传递整合社会,提出要注重道德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新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有爱伦、罗素等人,关注妇女、儿童、平民,注重教育民主化、品性化。
1924年英国发布《哈多报告》,“人人受中等教育”的理想模式被广为接受。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文轻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续资治通鉴长编》)。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还有学者认为,“重文轻武”国策的推行,导致了宋朝积弱局面的形成。


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明观点,观点合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18-05-25更新 | 967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中国外国
文学汤显祖(1550—1616),代表作是《牡丹亭》,主人公社丽娘由于梦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也即所谓“慕色而亡”的描写,最后还魂才子佳人结婚皆大欢喜,《牡丹亭》展示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一见钟情,他们为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违抗父命,以死殉情。倡导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颂歌。
百科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1773—1786)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由于搜集四库全书时毁灭大量古籍档案,故有学者称为“四库毁书”。狄德罗(1713—1784)于1751~1772年组织160多位当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编撰了一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这些人被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力量。
科技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哈维(1578—1657)1628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这部只有72页的小书是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运动的规律及其实验依据。

——据黄天骥:《论<牡丹亭>的创新精神》等


表为16~18世纪中外部分文化比较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帝国时代秦汉帝国(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统一文字秦朝修长城防御匈奴,秦汉长期同匈奴作战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秦汉法律细密,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秦汉时期丝绸、漆器以及冶铁技术等领先世界汉朝出现农书《氾胜之书》
汉朝开通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确立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公元476年)在新征服地区设立行省,权力向君王和将军集中
在不列颠修长城抵御外族入侵,罗马长期抵抗外族侵略修建以罗马城为中心通往帝国各地的硬面公路法律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转变,法律体系日趋完备玻璃工艺、银器、铸币和采矿技术先进科鲁美拉写就名著《论农业》
海外贸易发达确定基督教为国教

——摘编自胡孝文等主编《秦汉与罗马:帝国时代的倒影》等


从上表中提取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帝国时代”的特征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8-01-29更新 | 599次组卷 | 2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周考文科综合(一)历史试题
5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唐代玄宗开元二年,右威卫中郎将周庆立为安南市舶使,与波斯僧广追奇巧,以备进内。代宗广德元年,委派宦官吕太一担任广州市舶使。吕太一曾募兵驱逐广南节度使张休,纵容部下大掠广州
宋代广州依然是全国最大的港口。为了征收“舶税”和管理海外贸易,仍在广州、杭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司。南宋初年,岁入不过一千万缗,市舶收入即迭一百五十万缗
元代全国设八处市舶司,至元二十年四月,置司于广州,称广东转运市舶提举司。至元二十三年十一月,改广东转运市舶提举司为盐课市舶提举司,后迁革不定,至治二年复置市舶司
明代明初,在杭州、广州等地设市舶司。倭寇横行东南时,东南市舶司被取消。葡萄牙勾结南海海盗四处劫掠,政府多次打击并取得胜利,又恢复在广州设市舶司。正德时,移至高州电白县
清代康熙二十四年,撤销全部市舶司,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南巡,在苏州亲眼看见洋商船只络绎不绝,引起警觉,下旨除粤海关外,撤销所有其他海关

——据《食货志》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在“沉沦”时期存在着“上升”因素,“上升”时期也存在着“沉沦”因素。在“沉沦”与“上升”中,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经过了11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诞生了人民的新中国。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一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沉沦”与“上升”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无论是何种形态,也无论是“漂洋过海用暴力和劫掠的手段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还是主动“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疆域中强制推行自由贸易、法治、投资保护和相对廉洁的政府”而“改善了全球的福利”,英美法系的形成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对“法律”的认知与实践。

——摘编自马剑银《英美法在近代中国:1840—194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美法制与近代中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