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物质文明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回答第8〜9题。
1.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30多个大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对司马迁这一行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作者对抑商政策不满B.引导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C.体现了汉代的基本经济政策D.有利于古代农业的发展
2.2.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以下对材料所述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外国商品输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②中国近代工业兴起使传统手工业破产
③作者是以农耕文明的眼光来看待工业文明
④近代中国主动地融入了世界市场体系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2019-01-30更新 | 40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
2 .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往来的传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东汉时期国际交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印度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
B.开始探索到达西亚、欧洲的商路
C.中国与日本各小国交往开始
D.中国与欧洲国家官方往来开始
2.2.以下不属于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外关系新现象的是
A.西方大量传教士来华
B.大量外国留学生来华
C.政府几度实行海禁
D.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形成威胁
2019-01-30更新 | 2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卷
3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西汉和东汉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取得反击匈奴战争的重大胜利     ②同西域各族发展友好关系
③设管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郡县 ④解除北匈奴对西域的控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自宋代以后,古代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复出现,元明清三朝维持了长达600余年的统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②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③民族融合进一步深化 ④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2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卷
4 . 制度文明是制度建设的结果,又通过制度建设及其过程体现。回答第2〜3题。
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下列史实符合黄宗羲观点的是
A.秦朝在全国设立郡县B.汉朝实行编户制度
C.魏国实行九品中正制D.宋朝在各州设通判
2.2.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提高行政效率B.减少财政开支,防止地方割据
C.管辖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D.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2019-01-30更新 | 7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卷
5 .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题。
1.明确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的思想家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2.2.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是
A.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B.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D.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
3.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B.批判重农抑商C.批判君主专制D.批判农工商皆本
4.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B.顾炎武的《日知录》
C.李贽的《续焚书》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5.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6.6.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
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2016-11-21更新 | 6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10月检测历史试卷
6 .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据此回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
A.政治运动B.启蒙运动C.思想文化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
2.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3.下列不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
4.4.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
A.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B.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C.把孔子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D.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5.5.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
6.6.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
A.“克已复礼”B.“民贵君轻”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德服人”
7.7.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8.8.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B.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
C.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
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9.9.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D.谈论的问题不同
2016-11-21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四川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高二10月检测历史试卷
7 . 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以改变中国,经历了“变器-变事-变政-变道”演进。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1.“变器”主张出现的原因
A.西方工业革命,中国鸦片战争失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C.洋人占领北京,太平天国打击D.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瓜分
2.将“变政”主张最早付诸实践的是
A.早期维新派B.洋务派
C.维新派D.立宪派
3.“变道”就是改变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主张是出现在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以民主共和救中国
B.辛亥革命后,以民主、科学救中国
C.辛亥革命期间,以三民主义救中国
D.五四运动后,以马克思主义救中国
2016-11-18更新 | 8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四川省南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8 . 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由开放到闭关,由被迫开放到主动开放的过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四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食货志》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D.《农政全书》
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的丝茶大量出口,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市场开放B.中国商品经济发达
C.中国丝茶质优价低D.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新中国成立初,执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这一方针的内容是
A.不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不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只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同各国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2016-11-18更新 | 9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一诊”模拟文综历史卷
9 . 一个半世纪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回答21—24题。
1.“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这段材料适合评论
A.英国宪章运动B.巴黎公社革命C.俄国二月革命D.中国辛亥革命
2.2.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
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实行余粮收集制D.禁止自由贸易
3.3.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如右图),代表了赫氏毁誉参斗的一生。他在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以农业为突破口,不符合实际
B.批判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
C.个人独断专行,急于求成
D.未能突破旧模式,不实事求是
4.4.20世纪50—60年代,因苏联直接出兵干预导致改革失败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南斯拉夫B.波兰
C.匈牙利D.捷克斯洛伐克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使这两次世界性大战得以发生的因素是:
①少数大国争夺世界霸权
②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③军国主义政策的推行
④由于科技进步,制造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现代交通、通讯工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下图是二战期间的一位盟国领导人,如果请你为他配上画外音,你会选择下列的哪句台词:
A.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只能用铁和血来解决;
B.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C.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地睡觉吧
D.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我没有什么奉献给大家的,只有热血、汗水与辛劳。”
3.下列二战期间通过的文件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
①《联合国国家宣言》 ②《开罗宣言》
③《雅尔塔协定》        ④《波茨坦公告》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江泽民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最为珍贵。”以下哪些是二战留下的最为珍贵的“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6-11-18更新 | 8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