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意大利口述史学者波特利记录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1949年,意大利一家钢铁厂的一名工人,在参加反对意大利加入北约的游行示威活动时,在冲突中被警察枪杀。可是在20年后,波特利对诸多亲历者的采访中,很多人把此事发生的背景,记成了是在1953年反对资本家解雇和开除工人的抗议活动中。波特利认识到,比起把枪杀事件和北约联系起来,工人与资本家、与作为资本家代理人的国家的对抗,对受访者来说,才是更加广泛、更加普遍、更有意义的经历,也更能把他们战后的经历解说为融贯的一体。这主要说明(     
A.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
B.即便是对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C.运用史料需要秉持大胆怀疑、多源互证的原则
D.亲历者的口述回忆是重要的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有科普作家解说某科学理论:“水平伸开的一块布是平坦的,而当你在布上放置一个铅球,布面就变得弯曲了,这时再放置一个小玻璃球在布上,它就会滚向中央的铅球……引力实际上是一个时空被弯曲的现象。”这一科学理论是
A.经典力学体系B.量子力学
C.狭义相对论D.广义相对论
2021-05-11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井田制度说”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迄今为止,关于井田制的形式和其剥削性质,已无多大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孟子所说的一段话:“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有人批评孟子对于西周田制的估计过于简单化、理想化,从而对其说持否定态度;也有人认为,孟子所说是比较全面的,他当时所说不只是一种田制,而是说了多种田制,一些学者还结合战国至西汉相关文献中谈其他田制的史料,对孟子的说法加以支持,并做了有益的补充、解说。这说明
A.事过境迁,“井田制度”已成过眼烟云,其原本就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
B.是单一的“井田”还是“多田”,须资料确证,若无实证,搁置争议,自圆其说
C.借助多种研究路径并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井田”的问题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事实的考辩,只有通过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才能最终得到解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初,世界上已有6.2万余个国际组织。下列对有关国际组织的解说正确的是
国际组织解说
A不结盟运动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以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际关系
B北美自由贸易区首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C世界贸易组织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D上海合作组织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经济先行互利协作

A.A
B.B
C.C
D.D
5 . 对下图小说配文字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讽刺了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等级观念
B.歌颂了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C.论证了“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
D.宣传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要求建立民主政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故宫的建筑形制严格按照礼仪等级来设计建造,如宫殿顶盖的形制(最尊贵的是重檐庑殿顶,其次为重檐歇山顶)台基的层次、御路石的铺设等等无不如此。如图所示为故宫某处建筑群,其中解说有误的是

A.这是前朝三大殿,是故宫的政治中心
B.建筑①的宫殿顶盖形制是重檐歇山顶
C.建筑②用于皇帝在大典前作短暂休息
D.故宫最大的御路石铺设在建筑③后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监察百官之职
B.审议决策之权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
8 . 在中国古都学界,有资格被认定为“大古都”的城市必须是我国历史上正统或主流王朝或政权的都城,且建都时间不能太短。同时,失去都城地位后仍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持续发展,至今保有较大规模的都城遗址或者标志性文化遗产。下图为“中国大古都城址面积示意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大古都城址面积总体呈现扩大趋势
B.都城规模扩大的第一个高峰期是秦汉时期
C.定都关中和北京的王朝多呈拓展态势
D.以黄河为轴线东西向移动是前期大古都迁移的大致方向
2024-06-05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不畏艰险、前仆后继的英雄气概谱写的团结战斗的光辉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军队起止时间时长途径省份里程数
红一方面军1934.10-1935.1012个月余江西、福建、广东、甘肃、陕西等11省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1935.11-1936.1011个月湖南、贵州、云南、甘肃、陕西等8省二万余里
红四方面军1935.5-1936.1019个月余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一万余里
红二十五军1934.11-1935.0910个月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近万余里
①“两万五千里”专指红一方面军的行程       ②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6万余里
③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④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24-06-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6月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17年4月,大约3000名华工先到济南,然后从青岛启程,坐船横渡太平洋到加拿大温哥华,再从温哥华乘坐汽车抵达哈利法克斯。随后从哈利法克斯横渡大西洋到达英国利物浦,再转向法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以工代兵”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B.华工被运往美洲、欧洲,形成苦力贸易
C.巴拿马运河尚未通航致使航程增加D.中国对德、奥宣战,收回山东主权
2024-05-1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