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表为清朝中期人口、耕地面积数据。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亩)
1753年(乾隆十八年)1.84约49024.00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86约50712.66
1812年(嘉庆十七年)3.34约52602.36
1851年(咸丰元年)4.32约50421.75
A.开始突破传统自然经济的结构B.边疆国土的开发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C.高产作物传入提高了粮食产量D.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2023-12-20更新 | 167次组卷 | 52卷引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级中学、共和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关于解放战争中国民政府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学术界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国民党政治统治的腐败,即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肆意发动内战;有的人认为是国民党军事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以邻为壑;还有的则认为是国统区经济的崩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学者素养制约史学研究B.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结论
C.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解释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3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①第一次热潮反映治国思想的变化
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
③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第四次热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对以下材料所反映的主张解读准确的是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起礼仪、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性情而导之。”
A.老子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B.孔子主张“性本善”“有教无类”
C.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D.荀子从人性出发,主张隆礼重法
5 . 对以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时统一货币D.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
6 .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或国家联盟在国际 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下图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政治霸主地位丧失B.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C.和平将取代战争与动荡D.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021-01-14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1968年《文化革命动向》上刊登了一篇通讯:“北京新华印刷厂的军管人员,在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中,是很坚决的,不论是对特务、叛徒,还是对一小撮走资派,他们都带领群众,狠揭狠批。”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是对反革命分子的合法批斗B.人民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人们合法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D.对正常社会秩序、民主法治造成破坏
2020-07-1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2019-01-30更新 | 303次组卷 | 3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一完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锦,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2019-07-23更新 | 124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5-2016学年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二中高一下期中历史卷
10 .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2019-01-30更新 | 1763次组卷 | 5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