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04 道试题
1 . 宁波旧称明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是大运河南端出海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下列有关“宁波”的表述,正确的是(     
A.唐朝开辟了由明州前往日本和朝鲜的航路
B.宋朝设市舶司管理明州港进出的海外贸易
C.马可·波罗从明州出发经海路回到威尼斯
D.郑和从宁波港出发经海路到达非洲东海岸
昨日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苏联(俄)领导人布哈林曾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最深刻意义在于“开辟了各种经济力量、各种经济成分互相繁荣的可能性”,“找到了小生产者的私人利益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事业之间的正确结合”的途径。这一经济政策(       
A.牺牲了农民利益B.忽视国家干预
C.核心为工业建设D.符合基本国情
3 . 西汉时期,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用中国的丝绸换取了琉璃、珍珠等物品。唐代长安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云集成群。这些现象(     
A.表明中国航海技术领先世界B.说明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
C.推动了区域间文化融合统一D.扩大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
昨日更新 | 9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元代开济州河、会通河与通惠河,改隋唐运河之弯曲,将运河线路变为直线,直接连接北京与杭州,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元朝此举意在(     
A.提高大运河的通航能力B.促进商品流通发展经济
C.加强国家对漕运的管理D.沟通南北经济稳固统治
昨日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考古资料,距今7000年前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由榫卯与绑扎结合而建的干栏式建筑,在黄河中游的临潼姜寨遗址则发现了地面式土木建筑。这一差别主要是由于(     
A.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B.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C.南北文化习俗的差异D.地域生产方式的变化
昨日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从1976年杂交水稻研究成功推广至今,中国累计种植60多亿亩,增产稻谷6亿多吨,全世界播种面积共计1.5亿公顷,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供养7000万人口。这一现象有助于(     
A.消除世界性贫困问题B.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C.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D.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
昨日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生活的国家之一。上古时期的古人即开始将周岁均分成若干节气,孟子称大麦“至于日至之时皆孰矣”,这里的日至指夏至而言。这反映了(     
A.农业带来古代天文学发展B.孟子力主构建小农社会
C.大麦为先秦中原主要粮食D.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形成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因助唐平乱有功,回纥汗国要求唐朝每年收购十万匹马,以获得百万匹丝绸。大历八年(773年),回纥一次就运回丝绸一千多车。北方草原上的回纥牧民“衣皮食肉”,回纥贵族谋求大量丝绸主要是为了(     
A.改善牧民衣食习惯B.武装唐军骑兵遏制藩镇
C.贩运西方牟取暴利D.自用以彰显奢华与地位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1789年安南国王派遣使者进京朝贡,广西巡抚孙永清安排该使者先在广西暂住等候,直到一个月后乾隆皇帝的谕旨送达,他才奉旨送使者进京,结果该使者未能赶上北京城里上元节的盛大庆典。乾隆皇帝为此恼怒不已,批评孙永清过于拘泥糊涂,重罚了他两年俸禄。皇帝震怒主要出于(     
A.重视中国主权B.专制权威受挑战C.痛恨官僚作风D.天朝上国的心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欧洲中世纪城市中的大学普遍得到了政府或教皇的认可,同时大部分大学既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由教授和学生共同推选校长进行管理。据此推知,当时城市市民(     
A.致力推动古典文化复兴B.社会活动受制于封建领主
C.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D.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力
7日内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