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古代雅典人设立祭祀仪式纪念诛杀僭主者,战争执政官负责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向他们献祭;此外,雅典人还赋予了诛杀僭主者的直系后代各种特权,让他们有权享用城邦的公费食堂,有权免除赋税,有权在公共典礼中于前排就座。这些举措(     
A.有利于强化民众的民主观念B.捍卫了公民的个人自由
C.有效确保雅典民主制的持续D.孕育出崇尚自由的风气
2 . 1895年,提拉克在《狮报》上发表文章纪念17世纪的民族英雄希瓦吉,号召人们要像希瓦吉那样来争取印度的自治。同时,他还用《薄伽梵歌》中克里希那的教导宣传武装斗争的思想。提拉克的意图是(     
A.恢复印度传统宗教文化B.发动下层民众抗击英国
C.提升印度人的文化自信D.增强印度民族的凝聚力
3 . 1938年 6月,延安开展了热烈的建党纪念活动,陕甘宁边区各单位组织了纪念大会,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提灯晚会,各大报纸刊登中共领导人撰写的纪念文章,社会各界纷纷向中共中央发来中共 17周年诞辰贺信。该活动(     
A.促成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B.成为三三制政权的实践基础
C.推动民族解放战争的发展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023-02-14更新 | 17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新中国成立伊始,全国各地举办的文物展览会多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等为主题。从1953年开始,各地文物展览会的主题融文物展示、知识科普、政策推广于一体,以提高民众文物保护意识为目的。文物展览会主题的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义文化的空前繁荣B.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内涵
C.人民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D.大规模经济建设全面展开
2024-05-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一)历史试题
5 . 20世纪40年代,《中华日报》(1932年由汪精卫支持创办)也顺应潮流,推出大量纪念鲁迅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节选和宣传鲁迅曾发表的“日本和中国的人们之间,是一定会有互相了解的时候”等内容;还指出因为战争导致了鲁迅全集出版的搁置,认为“鲁迅先生要憎恶这一次的战争”。《中华日报》的这些举措旨在(     
A.消除中日隔阂以实现东亚共荣B.淡化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C.保障侵略者对中国的长期占领D.建构伪政权统治的合法性
2023-12-17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耀正优+”名校2024届高三12月阶段检测联考历史试题
6 . 早在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人便利用酒歌(soklia)纪念哈默迪乌斯和阿里斯托格同两位英雄,称他们杀死了僭主,让雅典的法律变得平等。酒歌是会饮中最后被演唱的诗歌形式,只有精英中最有才学的人才有资格吟唱。这种在酒歌中歌颂诛杀僭主者的传统,一直被保留到公元前5世纪末期。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受贵族政治文化传统影响B.注重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C.反对僭主成为公民的共识D.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晚清时期,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颖的文学品种——“理想小说”。如表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况(     
作品及成书时间作者对未来社会的描述(片段)
《新中国未来记》
(1902年)
梁启超1962年,“中华民主国”举行盛大的开国五十年纪念庆典。
《新纪元》
(1908年)
碧荷馆主人1999年,所有沿海、沿江从前被各国恃强租借去的地方,早已一概收回。
《新中国》
(1910年)
陆士谔1951年,海、陆两军,都是全球第一、国势强盛。军民一德,上下一心。
据此可知,当时的“理想小说”
A.促进了社会风俗变迁B.带有强烈的政治关怀
C.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D.引领先进的思想潮流
2024-03-19更新 | 708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1921年前后,李大钊、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以撰文的方式积极推进巴黎公社译名及无产阶级专政语义的传播;国民革命兴起后,中共与青年团携手发起巴黎公社纪念,由对内宣传以无产阶级专政意涵为主到动员民众反帝反军阀以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态势演进。据此可知,中共早期纪念巴黎公社(     
A.加速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B.旨在唤醒学生和农民的民族意识
C.反映了国民党右派极力破坏大革命D.推动了中共对革命政权理论的认知
2023-10-1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     
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
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2-11-21更新 | 866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校际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如图为1919年《晨报》“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的头题文章(节选)。该文章旨在(     
人类在社会生活上有三大基本的权利。
第一是生存权。第二是劳动权。第三是劳动全收权。……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能够保障这三种的权利,才算是完全的社会。……
我们要得这三种的权利,非先改造完全的社会不可。
A.推动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B.倡导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
C.强调改造社会是生存的前提D.动员民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2024-04-30更新 | 2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