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记录了公元前5世纪前期至公元前411年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他在该书中提出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日益增长,从而引起了斯巴达人的恐惧”的观点,在2012年被美国国际问题专家格雷厄姆·艾利森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用来表示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间的争端。据此可知(     
A.历史认识需要史料来丰富B.历史学家大都真实书写历史
C.历史事件往往具有偶发性D.历史演绎带有主观功利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使曹氏及其家人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此正是“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历史记载和民间话本等诸多材料中,曹操形象犹如川戏之“变脸”。研究发现,曹操在戏台上虽是白脸,实是了不起的人物,几个儿子都才兼文武。曹丕多才多艺,会使剑,在宴席前曾以甘蔗代替,击败对手。反而是号称有八斗之才的曹植,武的方面差。有人则分析指出曹植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带兵打仗,只是始终未能获得准许而已。还有研究者认为,曹植之所以渴望上前线,并非真想立功建业,只不过是想离开牢狱式的“封邑”。这说明
A.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
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2018-06-01更新 | 1311次组卷 | 14卷引用:浙江省2018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在鸦片战争中琦善作为钦差大臣,代替林则徐与英国代表交涉周旋。不同时代的学者对琦善有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评价。有学者认为,琦善是导致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是一个“胆小鬼”“卖国贼”;也有学者认为,琦善具有远超时人的外交家的智慧,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A.历史学家的认知水平与生命体验存在差异
B.历史学家思维习惯及对外部世界认知不同
C.时代大势、史观史论以及意识形态的因素
D.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使研究者难以准确定论
2021-01-26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传统观点认为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后来有学者通过对双方阵营社会成分的分析,提出英国革命不是一次阶级革命;还有学者认为英国革命具有清教和宪政的双重属性。据此可知,关于英国革命的认识
A.随时代发展历史解释日益多元B.说明研究者的立场影响历史事实
C.因研究视角的拓展而渐趋真实D.后期史学家的研究更加科学合理
2020-05-20更新 | 4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二诊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加试题】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有的学者结合北魏官修国史的记载,认为这是鲜卑民族起源的重要实物考古资料证明。而有的学者认为,结合这一时期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嘎仙洞的文物只能证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帝为配合官修国史的编撰并加强统治,从而制造了嘎仙洞的材料,并发明了鲜卑人的迁徙史。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研究者分析考古材料是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的
B.研究者认识考古材料应结合多种史料做谨慎辨析
C.不同的史学家研究相同的考古材料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D.历史学的真实性因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不同而难有定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烽火戏诸侯”是《史记》中的一则历史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为博美人褒姒一笑在骊山点燃烽火谎称犬戎入侵,史称“烽火戏诸侯”。有学者详考历代文献,发现最早记载这一故事的是《吕氏春秋》:周幽王置大鼓进行击鼓传音以备犬戎入侵,后为博得褒姒一笑多次击鼓,以至于犬戎入侵时诸侯无人来救,其中明载“幽王击鼓”而非点烽燧。据考证最早的“烽隧制度”仅见于战国时期《墨子》,迄今发现最早的烽火台遗址为秦代“通权火”祭祀所用,可见司马迁当是根据汉代的预警方式来推知西周时期的情况。这表明(     
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历史的全部细节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可以弄清
C.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D.史学著作是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
2023-11-18更新 | 68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兰化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世纪,历史学家格罗特认为,亚历山大时期是古希腊文明的衰落乃至于消亡的时期,此后的历史也就失去研究的必要性了;后来德国史学家德罗伊森研究后,指出了“希腊化”的全新含义——“古希腊政治、教育制度在东方民族中的扩散”,“希腊化时代”才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反映出(     
A.同一历史事实不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B.历史研究需要继承传统史学研究成果
C.历史研究深受时代环境等因素影响
D.后期学者研究比前期学者研究更可靠
2023-12-21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12月诊断考试(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36 年,史学家陈寅恪的《桃花源记旁证》通过考证提出了一个出人意表的看法——真实的桃花源应该在西北的弘农或上洛(商洛)一带,而不在江南的武陵。而历史学家唐长孺通过考证文献材料,认为桃花源的故事很可能源自武陵蛮族的传说,陶渊明据此传闻加以理想化,写成《桃花源记》。还有众多学者对陈寅恪“桃花源西北说”提出种种质疑,但质疑者却无法否认《桃花源记旁证》巨大的史学贡献,即并非对故事原型地的具体考证,而是敏锐的从人们熟视无睹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了新材料,提出了新问题。这主要说明(     
A.传统史学对历史史实精益求精考证的必要性被夸大了
B.文学作品源出历史但加入作者想象不能用于历史研究
C.体现历史敏锐性的问题意识在历史研究中应高度重视
D.对难有定论的历史问题应遵循权威专家已给出的结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史记》言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三十六郡,太史公行文简略未列郡名,导致后世众说纷纭,至1948年谭其骧先生《秦郡新考》考定内史以外秦郡凡得四十六,时人以为盖棺之论。但02年出土的里耶秦简记载传世文献前所未闻的“洞庭”和“苍梧”二郡,而无“黔中”和“长沙”,并明确记载苍梧郡是秦始皇二十五年设立,当必为秦三十六郡之一。07年入藏的岳麓秦简又贡献了个前所未闻的“江胡郡”。现在学者主流不再把秦代看成静态固定的三十六郡,而认为有秦一代行政区域是一个不断裁撤变更的动态过程。这两种不同的历史观点说明了(       
A.历史学家必须重视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价值判断可以忽略
B.两种观点都不可信,均缺乏相应的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
C.历史学本身就存在很多争议,史学家不必据于争议
D.在历史研究中,新史料的出现可能会冲击传统史观
10 . 1640~1660年的内战是英国近代史上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18世纪上半叶,有学派认为查理一世违背宪政原则,内战是议会为了维护宪法原则、保障个人自由而与国王展开的一场斗争。进入20世纪后,学术界从社会经济结构入手,对内战进行了新的诠释。主要观点有:乡绅是乡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代表,在内战的爆发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战是衰落的乡绅为挽救自身所做的自救运动;等等。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内战是英国从传统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关键,但也有学者认为内战是偶发事件,是一场误会。据此得出
A.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B.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C.认识事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但材料无疑是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D.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2022-05-29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2届高三5月第三次选考科目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