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泰安纺织女工刘翠菊从1969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45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帐”,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其收藏价值在于(     
A.与帝王将相史是相对立的
B.侧面体现历史变迁的风貌
C.记录生活细节,史料详实
D.日常生活的记录,可信度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史料最能反映清朝军机处的地位和性质的是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3 . “谶语”是秦汉时期巫师方士预言吉凶、治乱兴衰的隐语。比如“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当指匈奴人,于是命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以防边患。但汉代儒生认为,“胡”应是指篡权乱政的胡亥。这说明“谶语”
A.与历史现象的吻合属于偶然B.较准确的预示了历史走向
C.是历史研究必须参考的史料D.是统治者愚弄百姓的工具
4 .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下列史料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A.雅典的迅速崛起和强大震动了北方的马其顿,最终被马其顿所灭
B.日本崛起后,想挑战欧洲殖民者在亚洲建立起来的秩序,最终发动了侵华战争
C.德国统一后,取代法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最终引发了一战
D.英国为了打败强大的贸易劲敌,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最终夺取海上霸主地位
2017-02-17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二校本作业: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2020-05-03更新 | 263次组卷 | 68卷引用: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2周周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2019-01-30更新 | 1503次组卷 | 6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苏格拉底的学说同智者学派的思想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主张以“人”为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B.认为价值标准与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
C.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D.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主要是因为
A.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
B.涌现众多的哲学大师
C.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
D.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2016-11-21更新 | 90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