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司马迁秉承父亲遗志“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完成《史记》;唐王朝的盛大政治局面激发了史家写出完全意义上的《晋书》和摒弃了南北朝相互诋毁的新著《南史》《北史》。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时代孕育史学B.史学滋养时代C.史家承继前贤D.史学可以改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杨维这样评价元曲的价值:“夫词曲本古诗之流,既以乐府名编,则宜有风雅余韵在焉。苟专逐时变、竞俗趋,不自知其流于街谈市彦之陋,而不见夫锦脏绣腑之为懿也,则亦何取于今之乐府可被于弦竹者哉?”这一评价反映了元曲
A.贴近生活,雅俗共赏B.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C.借物抒情,意境悠远D.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3 . 读下表
人物主张
郑观应(1842~1921)……由是观之,公法(指国际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有国者,惟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
薛福成(1838~1894)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不以公法待之,虽能自奋以仰企乎公法,其受损于公法之外者,已无穷矣。是同遵公法者其名,同遵公法而损益大有不同者其实也。
由表可知,郑、薛二人(     
A.在是否要学习国际法上有分歧B.一致认为富国强兵才是根本
C.在自强与求富的先后上有分歧D.都认为国际法维护强国利益
4 . 《申报》曾评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人物:“此非所谓怀忠抱义,超今轶古之大丈夫哉!使统兵者皆能如此,亦何致见敌先逃,交绥辄溃?今台郡诸公之忠愤,足以感动天下矣!”该历史人物是(     
A.刘永福B.林则徐C.左宗棠D.孙中山
2023-03-08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陆贽在《请两税以布帛为额不计钱数》中说:“今既总收极甚之数,定为两税矣;所定别献之类,复在数外矣;间缘军用不给,已尝加征矣;近属折纳钱价,则又多获矣;比于大历极甚数,殆交再益其倍焉”。据此可知,两税法(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加剧土地兼并现象
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并未减轻农民负担
2024-01-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从贾谊的《过秦论》开始,中国古代就不乏对天下兴亡进行反思的人,多半就事论事。能对制度进行思考的更是寥寥无几。明清时期,一些对制度进行反思的进步思想家还有一些重要的见解,如“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下列体现这一见解的是(       
A.李贽B.王阳明C.朱熹D.顾炎武
2024-01-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新唐书》写道:“自天宝以来,大盗屡起,方镇数叛,兵革之兴,累世不息,而用度之数,不能节矣。加以骄君昏主,奸吏邪臣,取济一时,屡更其制,而经常之法,荡然尽矣……盖口分、世业之田坏而为兼并,租、庸、调之法坏而为两税。至于盐铁、转运、屯田……无所不为矣。盖愈烦而愈弊,以至于亡焉。”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藩镇割据的现象B.两税法实施的结果C.唐朝灭亡的原因D.宦官专权的危害性
8 . 下表是先秦史籍中对周王朝部分政治事件的记载,这说明,周王朝(     
《周礼•司寇》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一日询国危,二日询国迁,三日询立君。
《左传•哀公元年》吴之入楚也,使人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
《国语》(周)厉王虐,国人谤王,王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A.最高王权未能实现绝对集中B.政权的贵族色彩较为浓厚
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加深D.天子的行政大权日渐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严复认为:“有一道于此。是以愈愚矣,且由是而疗贫起弱焉,虽出于夷狄禽兽,犹将师之,等而上焉者无论已。何则?神州之陆沉诚可哀,而四万万之沦胥甚可痛也。”这一思想观念(     
A.冲破了华夷观念的藩篱B.洞察中国落后的历史根源
C.表达了改良政体的诉求D.饱含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启超认为:“国”字,从口,所以表国民也:从一,所以表领土也:从戈,所以表统治权也。惟武然后有权力,故以戈表焉。人在地上,戈以守之,国家三要素具矣。据此可知,梁启超意在强调(     
A.开启民智才能救亡图存B.捍卫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C.变革社会制度才有出路D.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