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我国经济重心南移D.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2024-05-31更新 | 137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新洲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10次组卷 | 56卷引用:广西钟山县钟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神宗去世的元丰八年(1085年),国家财政总收入达到8249.63万贯,比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的6513.8万贯多出1700多万贯。这说明(     
A.宋代冗官问题被解决B.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不复存在
C.王安石变法增加了财政收入D.北宋财政收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23-06-17更新 | 202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62次组卷 | 109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     
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B.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威胁皇权
C.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
2023-11-24更新 | 103次组卷 | 64卷引用: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公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各国纷纷变法图强B.社会性质发生变革
C.边疆诸侯争霸中原D.西周分封趋于瓦解
2022-06-3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职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这实际上反映了(     
A.英王仍有干预议会的权力
B.国王与议会之间争权激烈
C.王权已经受到严重削弱
D.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有待完善
2022-07-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文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喻世明言》中有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两则材料反映了(     
A.社会风气重官轻文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商人地位不断提高D.商业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2022-07-0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理科)
10 . 《论语·颜渊》记载:“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也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  )
A.以民为本B.礼法并用C.无为而治D.教化万民
2023-03-02更新 | 318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