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73 道试题
1 . 冷战后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美国人需要一个敌国,以给外交政策带来焦点和连续性。为了营造一个“民主的世界”,美国有义务去推进民主,扩大自由市场。上述对抗思维出现主要是因为(       
A.美国把意识形态作为重要的参照系
B.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具有世界性
C.中国改革开放后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D.恐怖主义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 . “自汉以来,成为进身之途的儒学,成为统制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影响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绝对权威”主要是因为儒学(       
A.奠定传统文化基础B.代表下层民众利益
C.符合当时政治需要D.成为官吏选拔标准
3 . 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最初,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先传入阿拉伯地区,再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7世纪初,茶叶进入欧洲市场。19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中国茶叶,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茶叶贸易丰富了当地人的精神生活②阿拉伯人垄断了亚欧之间的贸易
③新航路开辟推动茶叶进入欧洲市场④鸦片走私是英国殖民侵略的手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今日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份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陆羽《茶经》记载了江北的蕲、黄、寿、江南的常、宣、歙诸多产茶州都,国家靠榷茶生利,商人大量贩卖茶叶。北方回鹘人入朝后“大趋名马市茶而归”。契丹耶律德光遣使南唐,以羊马交换茶叶。这些现象反映了(     
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B.茶叶成为外贸的大宗商品
C.饮茶之风盛行于全国各地D.民族贸易激活了国内市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关于“杯酒释兵权”故事的不同记载,对此合理解释是(     
记载来源作者经历重大事件故事演变情况
丁谓(966—1037年)《丁晋公谈录》赵光义北伐失败赵普奏“石守信、王审琦皆不可令主兵”,太祖悟而从之。
王曾(978—1038年)《王文正公笔录》杨家将北伐失败,澶渊之盟太祖召“守信等曲宴”,提出“莫若各守外藩”“优游卒岁”“守信等咸顿首称谢”。
司马光(1019—1086年)《涑水记闻》宋夏庆历和议,王安石变法若身临其境,对酒宴和“屏左右”后君臣对话、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后人常引用此版本,并评曰:“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
A.个人记载具有较强主观性,可信度差
B.司马光的记载最为详细,可信度最高
C.三则史料互相佐证,证实故事可靠性
D.故事演变反映对宋初集权措施的反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面为近现代诗人鲁歌于20世纪80年代,为纪念某一事件而创作的两首律诗(部分)。下列与该诗内容有关的是(       )
一:
回首艰难五十年;神州满目尽烽烟……学子岂能老砚墨;苍生无奈久熬煎。悲歌拍案抛书起,敌忾同仇共着鞭。
二:
熊熊烈火起燕京,遍野燃烧到皖城。为复国仇甘罢学,欲除民贼敢偷生?拼将热血演沟壑,誓与妖魔作斗争……
A.五四运动,促进社会思想解放B.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C.七七事变,全国抗战正式打响D.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第二条战线开辟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7 . 梁启超指出“(中国)女子二万万,全属分利,而无一生利者”“故男子以犬马奴隶畜之,于是,妇人极苦”,因此要“兴学校,课妇职”。秋瑾认为妇女“欲自立,非学艺不可”,否则即使是“安富尊荣,家资广有”“颐指气使”,也不过是“玉的锁”“金的枷”。由此可知,二者认为妇女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       )
A.兴办近代学校,促进思想解放B.打破纲常名教,实现男女平等
C.参与社会工作,实现经济独立D.开展社会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昨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8 . 下面是清代《江南清册》记载的在皖任职的47名官员的籍贯分布图。这反映出清朝(       )

A.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官员的选拔B.汉族官僚掌握地方政治的主导权
C.官员任命兼顾异地治理与就近原则D.国家统一助推区域政治文化联系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王国维曾指出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首先是窝阔台取中原到至元(忽必烈)一统,此时“作者为最盛,其著作存者亦多”;其次是至元到至顺(元文帝)时期,此时作者“殆无足观,而剧存者亦罕”;在最后的至正年间(元顺帝),则“存者更罕”“去蒙古时代之剧远矣”。元杂剧的这一变化(       )
A.表明游牧文明对农耕社会冲击的加剧B.与国家治理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
C.源于商品经济衰退加速文学形式转型D.折射出政府文化专制进一步加强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10 . 元和元年(805年),唐政府开始规定,地方政府可用地方附加税为经费,建设和经营仓储以履行赈贷之责。至宋代,政府又先后构建“三仓”体系(如下表)以赈济灾荒。由此可推知,唐宋时期(       )
仓储机构首置时间存续时间仓本来源设置地点管理模式钱物使用主要功能
义仓963年约230年民众自出路、州、县中央地方两级三层无偿表散赈济灾荒
常平仓992年约280年政府提供路、州、县中央地方两级三层市场交易/借贷平抑物价/赈济灾荒
社仓1168年约100年常平仓借支或民众自出乡社民间自理借贷(低息)赈济灾荒
A.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逐渐强化B.市场机制在社会救济中占据主导
C.社会救济机构呈日益完善的特点D.国家灾荒救济职责呈现下移趋势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