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简答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工厂的广泛建立,妇女和儿童像男工一样长时间工作,同样在闷热、潮湿和毫无安全设施的车间工作。为了改善工人工作状况,社会改革家罗伯特·欧文亲自创办新纳拉克工厂进行实验,并于1815年提出改善童工和成年工人工作状况的立法草案。

为解决严重的社会问题,英国政府在整个18世纪一直不断颁布、修正工厂法案。工厂立法经历了l802——1831年的探索时期、1833——1867年的确立完善时期、1871——1901年的成熟强化时期三个阶段。实际上,英国政府对于工厂立法的态度与自身管理方式的改变是同步的。有学者将英国中央政府的管理以1870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835——1870年的分散式的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强,全国管理较为混乱,地方政府腐败和低效问题严重。19世纪70年代以后为权力日益集中阶段,开始了中央政府部门对地方政府的统一协调过程。

——《19世纪英国工厂立法初探》

材料二清末经济立法是清政府为摆脱困境、挽救日益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而进行的一场法制变革运动。1902年清政府在修律上谕中提出“务期中外通行”的修律方针,指示修律大臣“按着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1903年的)《公司律》基本上是参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法。《公司律》明确挽定以确定商人权力为中心,给予商办奋司与官办、官商合办公司同等的法律地位,同享“一体保护之利益”,这就使民族工商业的权利得到法律的维护。(1903年的)《简明商会章程》规定了商会具有的社团“法人”地位,商会成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活动的主要阵地。

——《清末民初经济立法述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19世纪英国政府建立健全工厂立法的因素与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立法的特点与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文艺复兴在西欧各国产生的特殊花果。

国别重要原因
日耳曼宗教哲学宗教改革①民族性简单,宜于宗教;②民族性喜实用,不乐罗马教的仪式;③教皇在日耳曼的威信,本不甚深.
西班牙
葡萄牙
地理上的发现殖民地的竞争及欧化的普及全球①近海宜商业;②宗教及爱冒险的民族性
法兰西政治哲学法国革命①专制政体的发达:②政治的亟需改革
英吉利应用科学工业革命①工业发达;②尚实用的民族性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比较开明的英美新教传教士开始认为,他们的工作应当“世俗化”,由宗教宣传扩展到对西方知识和文化的介绍。以前的重点一直是“把异教徒从地狱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而现在的问题则是要“把异教徒从现世苦难的地狱中解救出来”。他们设立学校,发表公开演讲,开办图书馆和博物馆,并出版报纸和杂志——这最后一项是外国人的特权,中国人不能办报刊。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以史实加以说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
——资中筠《士人风骨: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材料二
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人物
代表作
基本主张
李贽(1527~1602)
《藏书》
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否定孔子权威,提出是非无定论,反封建禁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薄伽丘(1313~1375)
《十日谈》
批判天主教的黑暗和腐朽;认为僧侣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反对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扼杀,主张“幸福在人间”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当时东西方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2016-12-23更新 | 2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第二次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令,各处荒田,农民垦种后归自己所有,并免赋役三年;原业主若还乡,地方官于旁近荒田内如数拨与耕种。到洪武二十八年,全国府县计开塘堰40987处,渡河4162处。元末战争破坏了原来存在的社会秩序,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受到了削弱。明朝政权建立之初,统治者在法律上承认了这一事实。在农业、手工业发展过程中,封建统治者不断进行改革。以推动整个封建经济发展。在雍正时期,清政府遂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促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以来长期以人为科征根据的丁役制基本上被废除。在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摘编自吴翔、姚星《明清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

材料二

在法国工业革命进行的同时,农村却依然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法国资本主义就没有英国工业革命所具有的坚实的发展前提,法国工业革命也没有出现那种风靡一时的技术革新和投资热潮,法国的企业规模都很小,甚至建立在家庭手工业的基础之上。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资本家感到在国内无利可图,遂将资本转向国外。

—摘编自徐宏英《小农经济与近代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影响。

(3)社会经济的发展往往是多种要素彼此作用的结果。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认识。

6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概括说明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并说明两极格局的“相对的稳定性”及其作用,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材料二“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阳贵而阴贱,天之制也”。“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性与天道,一也,天道降而在人,故谓之性。性者,生生之所固有也。循是而之焉,莫非道也。

—《二程集》

性即理也。……于是人物之性,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健顺五常之德,所谓性也。

—《中庸章句》

道塞宇宙,非有所隐遁,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陆九渊集》

(1)指出材料一中“天”的含义,概括材料的共同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据此分析“天”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家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对儒学的发展?

8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居正(1525—1582年)于明神宗万历年间,连续10年担任内阁首辅,期间他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整顿。尤其在内政方面,他上疏请行,提出著名的考成法,方针是“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 在他的奏书中有如下两条:
其一,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其二,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以违罪处罚;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上述做法改变了过去三年考察一次地方官、六年考察一次京官的规定,把考察官吏与限时办结事务相结合,并依事务办理情况追究责任人。
——摘编自《张居正传》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考成法”的主要作用及对今天廉政建设的启示。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著名的《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分析“希腊的奇迹”时提出了两点解释:希腊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易于吸收东方文化的成果;城邦的出现并持久地存在,是促成希腊人取得非凡成就的第二个要素。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更明确地指出:“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的基础。”......恩格斯的著名论断:“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即为希腊文化创造了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柏雷在其名著《思想自由史》中说:“希腊最幸运的,就是没有《圣经》。没有《圣经》这件事,就是他们自由的表现,也是他们能得到自由的重要条件。”
——张广智《民主政治、理性观念与中庸之道——试析古希腊人的“思想自由”说》
材料二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四 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先哲精神觉醒的历史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4)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阐述的观点。
2013-04-15更新 | 3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三: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
企 业
创办人
时间
地点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1年
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5年
上海
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1878年
唐山开平镇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90年
汉阳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分析制约这一时期我国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状况。
(3)19世纪中期,英国从北美进口棉花和向东方国家出口大量纺织品分别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影响?
(4)根据材料三及结合所学的英国工业革命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根据洋务运动的失败结果,指出中国工业化的根本缺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