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回答以下问题: 中国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
(1)试举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分别在这些领域中学习西方的重大事件及主张。
(2)归纳指出在思想文化领域学习西方的特点。
(3)你对“西学东渐”的学习过程有何认识?
2015-07-15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广东汕头南澳中学高二下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019-01-30更新 | 3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09-2010学年深圳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3 .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西方”“东洋”这些名称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名称的演变

时期名称主要范围
汉朝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
东汉西域所载范围包括东罗马帝国,印度,波斯等国
唐朝西域涵盖之前的西域,增“西天”即印度
五代西洋马来半岛和印尼苏门答腊周围海域
明代西洋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
西方欧洲国家
晚清西方、西洋专指欧洲国家
二战后西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

材料二“东洋”名称来源宋代,是古代中国人原创的地理名词。“东洋”原指中国沿海,外延是东海以远、朝鲜半岛和日本乃至太平洋岛国,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概念,“东洋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但近代以后,“东洋”词义却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历史学家重新诠释了“东洋史”,“东洋史”中的主角不仅由中国变成日本,甚至就连“东洋”之名,亦被日本独享。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二战后的“西方”与晚清的“西方”内涵有何不同?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有何共同特点?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洋易主”的原因。

2017-06-09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