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宰相制度是中国传统政治中重要的制度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情况。
2021-12-21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特朗普自当上美国总统以来,一直在退出各种群(国际组织),甚至对世界贸易组织WTO颇有怨言。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他表示,如果世贸组织不改进,不排除美国退出WTO的可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什么?请指出美国参与的下面两个国际组织的名称。

(2)特朗普退群是逆全球化的表现,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促使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而开始向全球化发展的关键性历史事件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存在哪些有利因素?
3 . 社会风俗的变迁往往是历史变革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指出北魏孝文帝关于社会风俗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20世纪20年代,中国沿海城市出现了一股婚姻自主的潮流,请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3)建国初期,“着列宁装、讲俄语”成为时尚,请分析其出现的历史原因。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个性化、时尚化、快捷化,请分析这些趋势出现的原因。
2016-11-18更新 | 3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广东省揭阳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4 .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突出变化?概述这一变化的表现,并说明你对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认识。
2018-12-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9届高三(港澳台班)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户籍管理或人口迁移政策是不同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户籍是国家统计人口的重要渠道,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平与正义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里中钱粮、差役、公务,俱有专人督责。”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外出,出门须持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
——中、国全史
材料二 1662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1795年和1846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
——丰华琴:《英国工业化时期的济贫政策与人口迁移运动》
材料三 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全面放宽大中小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大中小城市。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材料二中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取消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别指出我国50年代“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和近年来放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016-12-12更新 | 6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汕头市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6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日益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概括说明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并说明两极格局的“相对的稳定性”及其作用,分析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1874年12月《李鸿章奏折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改革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和内容。说明甲午战争之前社会思想的进步引起了哪些社会变化?
材料二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到近代,开始有社会舆论公开反对一味提倡节俭,并且主张鼓励消费,这较诸过去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变化。此时的社会舆论已开始从富民与富国的高度,对奢侈消费的作用与影响给予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为什么会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这一消费观念在近代中国产生了何种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16-01-29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广东顺德李兆基中学高三上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