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中国政府和人民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把19世纪中叶以来二百年历史联系起来,我们清楚地看到,对现代化的执著追求是贯穿这一历史阶段的一条基本线索,是先进的中国人锲而不舍的目标。
(1)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最后20年,中国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有何变化?
(2)20世纪最初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进步趋势?
(3)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三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第四章(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图一机构是哪个皇帝时开始设立?图二是什么政治机构?从政治上看,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临时约法》规定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原则?并简要评价《临时约法》。
(3)材料三中的宪法制定于什么会议?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和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势。
2017-02-1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一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历史的进程存在普遍规律,历史的大势又是“一”与“多”的综合,历史演进的普遍法则是通过诸多特殊道路得以体现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美国、德国各自通过怎样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扼要分析这些道路产生的共同原因。
(2)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历史由“一”走向“多”在政治方面的表现,这种多极化趋势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1990年代以来,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都在加强,中国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内政与外交,积极融入这种趋势,试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经济与外交的重大史实说明。
2016-11-18更新 | 6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历史试卷
4 . 阅读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一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标志?(2分)
(2)图二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何种趋势?(2分)
(3)你对图三这种现象是否认同?说明你的理由。(8分)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在专制政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据此,明太祖在政治体制上有何改革?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6 .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分别有什么突出成就,请各举两例。
(2)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
(3)举例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
(4)从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变化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
2024-03-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简答题 | 较易(0.85) |

7 .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风格及时代特征

时代

画种

绘画风格

时代特征

代表人物及其特点

新石器时代

岩画

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战国、汉代

帛画

浪漫、


神秘又不失古拙

魏晋

文人画

凸显个性

社会危机、


士人群体形成

顾恺之


“以形写神”

唐代

画种丰富

雍容华贵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发展

吴道子


“吴带当风”

宋、元

文人山水画

注重意境

文人阶层壮大


理学的兴起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风俗画

描绘市井生活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张择端

明、清

文人画

不拘成法

时代变化、


社会动荡

八大山人


风格奇特

民间绘画

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


请总结中国绘画的特点。

8 . 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765669
长江流域342611

概述上表反映的县城数量及分布的变化,阐释导致变化的历史原因。

9 .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与碰撞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
材料一

图一是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雕版印刷广告。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平面印刷广告,印刷于北宋时期。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绕,请记白”。
图二是《眼药酸》图。是南宋时为了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画的。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示意有眼病,另一人则背着布袋,袋上画着许多眼睛,扮眼科医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药酸,请有眼病的演员使用。
(1)宋代济南商标和眼药酸广告的出现,说明了当时哪些社会状况?图一中反映的印刷技术后来又有什么新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它给欧洲文明进程带来了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开始了不断地交汇、碰撞的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中西文明碰撞给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

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
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复兴之路》解说词
(3)图三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材料三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主义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国政策各自遭到国内一部分人反对的原因?并指出两种政策的相同点。
材料四 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英国伦敦要举办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潮丝”装成12捆,紧急托运往英国。徐荣村成为参加世博中国第一人。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注: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上,有记载当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据《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记载:这届世博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世博会走过半个多世纪后,1905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二十条,把参加世博会的“主权”从海关手中收了回来。
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上,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邀请我国参加。
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中国上海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
——以上材料均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有关知识整理
(5)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程有哪些变化。2002年中国申办上海世博会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6-11-18更新 | 90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建厦门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
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
材料三

材料四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中共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重要的历史转折,“转折”的基本含义指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老人”所画的“圈”指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世纪之交我国的改革开放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试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