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归纳材料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
2 . 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王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故宫百科知识》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所体现的两国政治制度有何显著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两国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2)概括指出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以上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共同的影响?
3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展,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简答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

——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

5 . 法律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罗马统治者一直注重用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请问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指出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影响。

(2)美国在独立之初,为改变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局面,实行了什么制度?该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3)20世纪初的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该成果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4)请列举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5)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法制建设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统治者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曾经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在淝水一战失败后迅速崩溃,北魏应如何巩固统治,而不至于重蹈覆辙,从道武帝到太武帝,都在为此而努力,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改革鲜卑旧俗和加速汉化上。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文明太后冯氏和孝文帝拓跋宏。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以史实加以说明。

简答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导的盟国军事占领当局推动日本进行改革,其主要指令和内容如下:
人权指令
释放政治犯;废除治安维持会;修改宪法
社会改革指令
解放妇女;支持工人运动;教育自由化、民主化;废
除压制性制度;经济机构民主化
经济改革指令
将财阀企业分割;限制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神道指令
国家与神道分离
开除公职指令
禁止旧议员参与选举

——摘编自《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日本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推动日本改革的目的。
8 . 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2016-12-12更新 | 80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议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伟大的创举”指什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