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2年工业各部门使用的蒸汽机数

专业

机器数

纺织厂

1179

铸铁与机器创造厂

539

制糖

515

燃料相关厂矿

645

鼓风炉和铁厂

338

面粉厂

152

金属和铁板辗轧厂

61

法国蒸汽机的数量

年代

机器数

1830

625

1839

2450

1845

4114

1848

5200

1852

6080

1862

17000

1875

32000

——数据整理自《通向工业化之路》

材料二   法国的煤、铁资源的所在地相隔一定的距离,而且,1871年,铁源丰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割让给德国,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地位。法国工业传统上专门生产极不适合机械化和大量生产的奢侈品。此外,劳动力供应受到限制,因为行会力量很强大,农民们又不愿意离开土地,尤其是在革命期间分配土地之后。不过,工业化确实逐渐影响了法国,特别是在法国北部——在阿尔萨斯一洛林以及里尔、鲁昂和巴黎的周围地区。……到1914年,法国并未像比利时、英国或德国那样彻底工业化。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52年以后法国蒸汽机的使用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到20世纪初没有彻底实现工业化的原因。
2017-07-1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2 . 在中外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印象也会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他的札记中,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
——摘编自凤凰网《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1)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6、17世纪利玛窦把“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原因。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交流开始。……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 《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
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怖与邪恶的象征。
“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2005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分部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2004年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前后、20世纪50年代、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
2016-05-19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天津市河东区高考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3 . 《管子·地图》是中国最早的地图专篇,“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东西方地图的编绘和地图学的发展,明显地反映出地理环境的差异及生产生活的需求。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编著地理学著作八卷,其中六卷都是用经纬度标明的地点位置表。多数的地点位置,是根据对本初子午线和平纬圈之间的距离计算出的。魏晋时期,中国的制图学家裴秀编制的《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中系统地总结出“制图六体”,为分率(比例尺)、准望(方向,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道里(距离)、高下(地势起伏)、方邪(倾斜角度)、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这为中国后世的地图绘制奠定了科学基础。16世纪后的欧洲天主教积极向海外拓展,出现了基督教历史上继唐、元之后在中国传教的第三次浪潮。随后,在法国的地形图上、在中国的《大清一统舆图》上,东西方两个体系的制图要素同时出现了。

(1)依据材料,归纳古代东西方对绘图技术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后在中、法地图上同时出现东西方两种要素的原因。

《海国图志》初刊于1842年,它一方面延续着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是一部附有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的、五十卷本巨大篇幅的地志书,另一方面又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的旧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1845年清朝官员叶子佩绘制的《万国大地全图》“经度以京师为第一度”。1864年湖北官书局出版的《全国直省府厅州县图》,内容以康干内府舆图为蓝本,以半官半民的形式出版,打破了纯官方编制、收藏地图的传统。1886年陈兆桐绘制《万国舆图》“原照英国舆图绘译,所有经纬,仍照原图以格林威治为中线”,书中的“五大洲各国大事表”,以民主、君民共主、君主将当时全球57个“自主”国家分为三类。近代中国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的地图是1903年武昌舆地学会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1906年由清朝学者周世棠、孙海环编辑《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被称为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摘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

(2)依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地图绘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地图发展演变的因素。

伴随着分类和统计技术的进步,地图开始多角度地展现传统实力的各个要素。如人口地图、资源图、军备图等。上图是根据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跨大西洋移民潮所做的示意图。20世纪初和20世纪的30年代移民潮出现断断续续的现象。二战后出现了大规模到欧洲寻找工作的场景。到20世纪70年代,几乎所有西方国家都对外来移民关闭了大门,这种突然关门政策打断了传统的移民流动。

——【法】玛丽·弗朗索瓦·杜兰等《全球化地图》

(3)依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末以来的移民变化做出相关分析。

2017-06-01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5月)综合测试(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