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简答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2018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七周年。九十七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回答:
(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取得什么成果?
(2)国民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在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势力,请举例说明。
(3)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新时期,中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什么?

2 . 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哪一次?指出召开的时间。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行了什么制度?有什么意义?

(3)从哪年开始,我们开始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 . 以民主取代专制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思想变革——政治变革——法律完善的过程。在近代历史上,无论是欧洲,还是东方的中国都在发生着变革。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在当时最主要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2)近代,英国、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确立政体的法律文献是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根据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否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为什么?

4 . 2019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内因和外因分别是什么?
(2)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主要依据是什么?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的彻底性和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请指出1921年—1930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
(4)新的历史时期,青年学子应如何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
2019-07-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而对。这既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因为孙中山先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而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


请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的局限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每一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这在孙中山先生的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理论认识方面,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哪些改造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毛泽东思想主要主张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什么著作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形成?
(4)在解放战争中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那么相比较毛泽东思想来说,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哪些问题?
2019-01-30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中学南通市三模考试考前热身练习

6 . 今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回答问题:

(1)十七大报告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用史实说明。

(2)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进和大发展。用史实说明中国经济体制“大突破”的表现?实现突破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3)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某校学生会拟举办“改革开放30个,民众生活大提高成就展”。请你帮助学生会选择展览内容(内容不少于四项)。

7 .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出帝制,走向共和”的旗帜,请指出这一时期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具体内容。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对哪一场革命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2)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被迫战略转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在长征途中的哪一次会议成为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人民迈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之路。请指出20世纪90年代党在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上所做出的重大决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是在哪一次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的?
(4)“长征永远在路上。”综上所述,如何走好今天的长征路?谈谈你的认识。
2019-08-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们眼前诞生了一种艺术。绘画或音乐很久以来即已存在,但关于电影的诞生,我们所熟悉的是路易·卢米埃尔和梅里爱,而对于爱迪生或雷诺,则尚有待我们去了解。

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其他艺术的综合。我们把这本电影史划分为以下三大部分:无声电影(1895~1930)、有声电影的开端(1930~1945)、当前时代(1945~1962)。

——摘自乔治·萨杜尔《世界电影史》

材料二在中国,电影最初被称为“西洋影戏”,早在1896年便从欧洲传入上海和香港。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拍摄戏曲片《定军山》,揭开了中国电影历史的第一页。这以后,郑正秋、张石川和黎民伟几乎同时在1913年分别在上海和香港拍摄了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和《庄子试妻》,到1920年上海产生了第一批长故事片,形成了中国电影的萌芽期。中国早期电影创作从观念、取材到表现形式上都可以看到民族戏剧(京剧、文明戏、粤剧等)的深厚影响,这是中国文化打在早期中国电影上的一块明显的“胎记”。

——摘自《中国电影史》

材料三1930年,梅兰芳在洛杉矶与卓别林留影纪念(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电影出现的物质基础是什么?电影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影发展的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三中的两位艺术家的艺术成就。

(4)20世纪以来迅速发展的影视艺术有什么作用?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社会发展需要改革,改革艰难前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而历史上惊人相似的际遇,往往酿造出天壤之别的结局。秦孝公时,国家贫弱,守旧势力强大,东方六国又交相侵伐,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并最终统一了天下;晚清时节,人民起义此伏彼起,政府财政困难,列强又虎视眈眈,但戊戌变法的结果,却最终葬送了大清帝国……
材料二 秦国很小,传统的惰性力量较弱,来自旧贵族的阻力并不十分强大,拥有军政大权的秦孝公、商鞅锐意改革,把所有的变法措施都贯彻到底,对反对变法的人严惩不贷,即使是太子的老师公孙贾、公子虔,商鞅也敢于黥之、劓之。
材料三 在一个积重难返、气数已尽而又十分守旧的王朝末年,任何旨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改革都不可能成功,顶多只是某种回光返照。更何况,维新人士不仅自身的权力很小,而且依靠的“圣主”光绪帝又完全被慈禧太后所操纵……
材料四 艰难时势下的历史跃进,一方面必须唤醒人类的精英挺身而出,指点江山,另一方面又似乎必然使这些具有超前意识的智者蒙受种种磨难,甚至惨遭杀害。
——以上均摘自蒙礼云《关于戊戌维新和商鞅变法的思考——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次变法“惊人相似的际遇”。列举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导致两次变法“天壤之别的结局”的原因。
(3)以两次改革为例,谈谈你对材料四现象的理解。
简答题 | 较易(0.8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路当建筑之初,工程浩大,同事各员,昼夜辛勤经营缔造,常患难齐欧美。鄙人默坐而思,亦复战战兢兢,深虑有志未能,莫敢自信。今幸全路告竣,倘非邮部宪加意筹划,督率提挈,同事各员于工程互相考镜,力求进步,曷克臻此!溯铁路创始,起自英人斯特芬森,其时在一千八百二十五年九月二十七号,举行路工告成通车之日。我国虽进步稍迟,而造成此路,幸得奏功于此日,预决将来必无退化也,不亦与斯特芬森先后辉映哉!

此段工程,或凿山深至九十余尺,方能有济。中又有高堤若干,又有旋桥自十尺至四十尺之宽,具用塞门土(今译称水泥)建筑。又有四十五度之旋桥焉,非有体力魄力、心灵手敏之人,莫克竣事。

——《记京张铁路行开车礼事,附录:京张铁路总办詹天佑君演说》

材料二清政府邮传部也感到十分振奋……邮传部批难免费将车票分送各界,票上书明:“自九月十日起,至月底止,不拘何日,得免费乘车来回一次。”在此期间,自丰台至张家口,往来客商,无论从何处上车,一概免收车票,既运送货物,亦不取车价,以留为中国自款造路之大纪念。

——《詹天佑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詹天佑如何看待京张铁路的建成?说明詹天佑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2)结合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为何如此大规模庆祝京张铁路的建成?

2018-03-13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选修四课时训练:第六单元 第2课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