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名利场》杂志的漫画(下图)

材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英文版)

材料三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造成“山姆大叔”如此窘境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因素的实质。

(2)有人认为:材料二中的经济思想在现实中遭遇困境,出现了“异化”。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3)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从金融措施的角度分析罗斯福新政为什么会取得成效?

2017-08-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辛。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二   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材料三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指出材料一“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并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有什么关系。
2017-11-09更新 | 42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太仆寺旗宝昌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现代的文白之争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文化事件。就语言发展的方向来看,近代文白之争的对错是清楚的;而就其所牵涉到的文化、民族传统等方面看,其对错又值得思考。
正方反方
梁启超:“今人文字与语言离,其利病既娄言之矣。今人出话,皆用今语,而下笔必效古言,故妇孺农氓(田民),靡不以读书为难事,而《水浒》《三国》《红楼》之类,读者反多于六经。”
陈独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林纾:“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古文者,白话之根柢,无古文安有白话?”
姚鹏图:“鄙人近年……皆用白话体裁,……然总不如文话之简捷易明,往往累牍连篇,笔不及挥,不过抵文话数十字、数句之用。

你赞成材料中文白之争哪一方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