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历史图示和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阅读如图片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体现的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什么政治特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图四漫画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最早是通过哪一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图五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
(3)概述图六所示法律文献的历史地位。
(4)图七是中国人民多年追求民主的结晶,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它规定和确立了新中国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2 . 历史漫画以幽默的风格,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1)谢缵泰这幅漫画最早曾刊于1898年7月香港《辅仁文社社刊》上,后托好友带到日本、印成彩图,然后交给上海别发洋行发行。其旁题词曰:“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依据材料,这幅漫画的寓意是什么?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幅漫画有何历史作用?

(2)这幅宣传画创作于1912年,画中有“恭祝中华民国万岁”的字样。结合所学说明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3)请为下图撰写说明(包括时间、地点、寓意等)。

上海《救亡漫画》创刊号(1937年)

2017-12-27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林芝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商周时期的官文书到汉唐时期的官报,官方一元化的信息主导传播方式源远流长。宋代官方报纸(邸报)的发布受到严格控制,当时还实行对报纸的“定本”审查制度,报纸检查制度逐步形成,消息的报道有严格规定和一定程序,许多章奏不能在邸报上发表。明末,中国新闻史上出现了最早的合法的非官方报纸——京报,就其操作工序而言,最多只是官文书邸钞的翻版,实为官报的附庸。朝廷不允许民间独立办报,一般民众和士人不能在报上表达自己的思想,更不能发表自己撰写的政论性文章。

——摘编自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

材料二   下表近代中国报刊创办概况 (部分)

报刊名称创办者栏目宗旨
《中外纪闻》康有为上谕、外电、译报、各报选录、评论、时评等开通风气, 广联人才, 为变法先声
《国闻报》夏曾佑、严复等上谕、外电、论说、内外新闻等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
《时务报》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宣传变法维新, 救亡图存
《渝报》宋育仁等辕门抄、上谕、奏折、论文、国内外新闻、译文、物价表等广见闻,开风气
《湘学报》唐才常、谭嗣同等史学、掌故(时务)、舆论、算学、商学、交涉、各报近事节要等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
《蜀报》蒲殿俊等谕旨、论说、奏议、批评、纪事、文汇、译丛、附篇一以监督行政, 促进宪政之成立:一以指导社会,鼓铸宪政之精神
《新青年》陈独秀国外大事记、国内大事记、通信等传播新知识, 塑造新青年

——据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自办近代报刊的核心内容及意义。
(3)综上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全貌提供一个研究视角,并说明理由。
2024-04-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是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织锦残片:图2是2020年杭州“丝绸之路周”形象徽标。

图1                                 图2

——摘编自王菊《甘肃省博物馆藏唐代“蓝地翼马纹锦”的保护修复》等

材料二   古希腊人以其神话中的马神为原型,塑造了生有双翼的飞马形象。古希腊陶器上的飞马与丝绸相遇,翼马纹逐渐成为两汉至隋唐时期较为广泛的织锦纹样。从地中海沿岸到中国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考古学家挖掘出许多织有飞马纹样的纹理细腻、图样精美的织锦实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法国里昂纺织博物馆和日本奈良法隆寺也有飞马织锦藏品。这一艺术形象出现在不同时空,寄寓着人们朴素天真的想象以及对自由、速度和力量的渴望。2020年,中国丝绸博物馆发起国际人文交流活动——“丝绸之路周”,翼马纹飞马形象成为此次交流活动的徽标。

——摘编自李启正《丝绸文化承载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翼马纹织锦物的特点并分析其流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丝绸之路周”徽标进行解读。
2024-05-08更新 | 253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全国卷统编版01)(12+3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官府采用方田法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地清查,以厘定田税,并写入户帖。南宋时,两浙地区开始推行经界法,规定由农户自行文量土地,依照固定格式绘出“田之形状及其亩步四至”的田形图,并载明土地来源情况,呈报官府检核。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砧基簿,构成了私有土地产权登记册。明清的鱼鳞图册,即源于此。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1世纪中期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派专员对各级封臣和自由人的土地、财产、收入进行核查和登记。在教士、郡长、佃户等作证下,专员向当事人询问土地的归属、大小和庄园各类财产数额,并将调查结果登记造册。该登记册为国王提供了征税和下派封建义务的依据。12世纪起,英格兰封建庄园效仿威廉时期的做法,定期清查庄园土地和财产,并登记造册。这一做法为中世纪英格兰封建庄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据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土地清查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英格兰以清查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各自历史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土地管理所体现的国家治理理念。
2023-11-28更新 | 1858次组卷 | 14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瞻观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这幅地图流传到英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该地图的意义。
2023-06-10更新 | 6452次组卷 | 3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河南、山西、云南、新疆、西藏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的迷梦。至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材料三   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图中代表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重要探索及共同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指出主要内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路径。
8 . 读下列两幅秦统一前后时期的形势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条件。
(2)秦统一后如此广阔的疆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呢?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有哪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4000~公元前200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200~公元前500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3000~公元前1700年之间)、中国(公元前2000年开始)、古希腊(公元前800~公元146年)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

材料二 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副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夺取。”

材料三 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不受法律保护;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盗窃或藏匿他人奴隶者处死。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牙齿,则应击落其齿。

——据《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四 印度的种姓制度



请回答:
(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划分为哪两类?请探讨造成两类文明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提供的资料说明不同文明的交往方式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所反映的信息。
(4)根据材料四 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信息?
2021-11-06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4)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刘芳和黄鹂产生了分歧。你同意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