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
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2019-01-30更新 | 2050次组卷 | 18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七十二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该学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022-12-31更新 | 425次组卷 | 25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宋朝代表华夏民族主流,创造了中华民族新辉煌,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入宋以后, 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   宋人发明了诸多可以代替人力、畜力提供动力的自动化器械,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人们对大自然动力的利用已相当自觉。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在许多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人们利用水力进行舂碓、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宋朝政府对发展水力机械与自动化手工业作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磨务”,管理水力机械。

——摘编 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巳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并简析其繁荣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作者关于宋代科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历法是国家通过行政权力向全社会推行的基础性时间制度,近代以来传统历法的权威性不断遭遇挑战,从而出现新的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中首详各省节气时刻及昼夜长短诸例,天之道也;次列八卦方位二十四山、九宫紫白诸局,地之道也;中列十二月七十二候等类,时之道也;内复备人事之趋避(包括“御用六十七事”及“民用三十七事”)、吉凶之向背,人之道也。……顺之者昌,违之者殃。

——据清代缪之晋《大清时宪书笺释》(雍正元年)

材料二   民国历书以授时为主,旨破除一切迷信。凡旧历书中之所谓方位、临值、宜忌等项,悉数删除,而以天文图说代之。

吾国近数年来讲求新政,亦仿用七日休息之例,而每过七日谓之“星期”而休息一日,而星期以次各日则谓之星期一、星期二等日,夫所以遇七日休息者,盖欲与世界大同,……而与环球各国亦不至彼此参差。

——据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二年历书》

材料三   采用阳历的好处:“可以增进人民国家观念。”“历本一日不统一,时间经济之进行,即有一日之妨碍。”

——据于长缨《阴阳历在经济上之价值》(192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历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政府改旧历行新历的背景及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现代化视角谈谈你对民国历法改革的认识。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末年,太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春秋时齐相晏婴继承他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和与同异”。孔子基于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继承并发展前人关于“中”与“和”的观念,提出了中庸思想,进而上升为“和而不同”“和为贵”这些经典命题。子思继承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中庸》中对“中”与“和”这两个观念加以联系,提出中和思想。在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家不断充实中和思想的内涵,使之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哲学智慧。

——摘编自陈苗苗等《儒家中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材料二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和互助论的影响。在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中,他通过对调和本义的研究,把调和定义为两存和竞立,并以调和对近代中国新旧文化和中西文化进行理性思考。在新旧调和中,他主张用新的取代旧的,立足点在于开新。在中西调和中,他主张由吸收西洋文明的长处逐渐转变为在融合现有东西文明基础上创造第三种文明,十月革命后他认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由此,李大钊的文化调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独特性,也成为形成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动因之一、这使他的前后期思想处于一种转折与连续中。

——摘编自杨芳《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思想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和思想的当代价值。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苏颂(1020~1101年),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他出生于望族,自幼勤奋。苏氏有诗礼传家的传统,其祖父苏仲昌对他要求甚严。苏颂叔父苏缄及家人为国捐躯的壮烈之举,也深刻影响了少年苏颂。

苏颂出任江宁知县时,核实丁产,造册课税,严惩逃税劣绅,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在颍州知州任上,上书为民请命,减轻百姓负担。曾负责修撰仁宗、英宗两朝正史,编写外交史料《华戎鲁卫信录》29卷,书目5卷共200册。苏颂的科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持创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他主持编著的《本草图经》是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巨著。苏颂注重用家风家训规范子孙,要求家人“广读博学”“学贵于勤”;既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但更注重道德操守的培养,身教重于言教,以孝为本;还训示子孙“处事必公″“为官必廉”。苏颂的廉政思想亦是流传后世的一份精神财富。

——摘编自张沧海《苏颂:博学爱民清白传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颂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颂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
7 .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判断图一至图三属于哪一类史料?

材料二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的不同记载

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二世元年七月,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据考古出土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御中发微,乏弗行,贷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貲一盾;遏旬,货一甲。水雨,除兴。”意思是说为国家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


(2)对比两段材料记录的内容有什么发现?哪一个更能体现真实的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7世纪初,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等作品,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17世纪的欧洲逐渐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路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而不是盲信教廷的权威。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
2019-06-08更新 | 5250次组卷 | 38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六种国家身份。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见下表)。

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国际责任表现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郑和下西洋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抗美援朝

材料三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其中沉淀着民族的智慧、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2022-07-2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