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市政建设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园是由西方列强引入,它既是西方新兴生活方式的体现,叉是殖民主义渗透的重要载体,在一定时期成为中国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集体记忆。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一些团体及个人提出修建中山公园这一永久性纪念场所,促使国人奋发图强,并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具有奋争与独立精神。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竭力推行党化教育。中山公园的兴建如雨后春笋,成为各地最具政治色彩的市政工程之一。抗战时期中山公园成为各地宣传抗日的空间,如19384月,在周恩来的倡导下郭沫若、田汉等人在武汉中山公园举行万人歌咏日活动,由冼星海担任万人大合唱的总指挥,激发了各界人民抗日救国的战斗热情。

——摘编自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一一以民国时期中山公园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1949年之后,汉口中山公园经过了多次整修扩建。1951年,由市建设局主持修建沿湖护坡和园内建筑设施。扩建后,新建动物园和苗圃,成为武汉市内的绿色游览“中心”。公园内花卉树木种类众多,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胜地,此外,中山公园还是武汉市重大的政治活动、群众集会的中心会场。1950年,武汉市第一次运动会在中山公园举行。1999年武汉市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部署对中山公园进行改建。改建后的中山公园绿化率提升至91%,新增两大广场、激光水幕喷泉等,公园进出口开敞度增加,园内道路成环,游览线路理顺。群众说,真正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更绿、更美、更贴近市民”的理念。

——摘编自刘思佳《汉口中山公园百年回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山公园普及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公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2-11-15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活动]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会议纪念、文本纪念、行为纪念、艺术、纪念、符号纪念等形式,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

年份

主题

内容摘要

1926年5月30日
五卅周年纪念
五卅运动是全国各阶级民众反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之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壮举。
1936年7月24日
八一南昌起义九周年纪念
九年来红军艰苦奋斗的成绩,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中最光荣的历史。九年来红军所走的道路,是中华民族解放的大道。
1943年5月31日
抗战六周年纪念
敌后战场上的抗日军民抗击了日本匪军的半数以上……与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派继续进行协商,改善各党派间的关系。
1948年4月30日
五一劳动节纪念
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摘编自陈金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活动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1950—1956年中共中央关于纪念活动的文件统计(单位:个)

纪念内容

孙中山

列宁

斯大林

马克思

十一

五一

七一

八一

十月革命

中苏条约

抗美援朝

抗日战争

1950

1

1

4

1951

2

5

2

1952

2

2

2

2

1953

1

1

1

1

1954

1

2

1

1955

1

1

1

2

1

1

1956

2

1

1

2

总计

2

!

2

1

10

6

7

5

2

2

3

5

——摘编自马驰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各次纪念活动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举行系列纪念活动的意义。
3 . 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斗争探索。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高一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材料三   ……这些国耻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摘自于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

材料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下列影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祖国建设的辉煌历史。


影片
建党伟业

建军大业

建国大业

我和我的祖国
剧情简介该片演绎了1911年至1921年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大体上由民初动乱、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建党三部分剧情组成该片讲述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故事该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该片演绎了“开国大典、香港回归、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等7组普通人与祖国大事件息息相关的经历,以小人物见证大时代

(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建立的年代及“民国”给中国政治上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在思想方面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4)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材料四中选取一部影片,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或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事件或现象。
4 . 英镑地位的兴衰

材料一   为了纪念工业革命的成就,英格兰银行将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以及帮助他完成商业化的企业家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印制在最新版的50英镑面值的纸币上。正是他们合作下的蒸汽动力,推动着英镑走向世界。1860-1914年,全球贸易的60%以英镑标价和结算。1913年末,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超过50%是英镑。英镑成为第一个贴着一国标签却又可以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权货币。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货币》

材料二   19317月开始,英镑兑换黄金达到了高潮,而外贸赤字也迫使英国不得不向外支付更多的黄金。黄金储备的锐减反过来又动摇了人们对英镑的信心。19319月,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不再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并且禁止黄金出口。

——摘编自曹家和《大萧条:起因何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镑的世界地位及其形成原因。
(2)1931年9月,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影响进行合理解释。
2021-05-21更新 | 189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1届高三5月供题历史试题
5 . 某校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设计党史纪念馆。提供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各个紧要历史关头,在异常错综复杂的局势面前,清楚地指明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和办法,团结并带领人民前进。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里,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各族人民凝聚成万众一心的力量,朝着一个正确坚定的方向团结奋进,而不是各行其是,更不是四分五裂的,只有中国共产党。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校党史纪念馆中1978年至2000年的展板设计撰写一份设计报告。(包含设计主题、设计目的、展板内容;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2021-04-13更新 | 840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21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不少人习惯上也将这个时期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清初几位大师所提倡的“经世致用之学”,……能令学者对于二百多年的汉宋门户得一种解放,大胆的独求其是。他们曾痛论八股科举之汩没人才,到这时候读起来觉得句句亲切有味,引起一班人要和这件束缚思想、锢蚀人心的恶制度拼命。他们反抗满洲的壮烈行动和言论,……蓦地把二百年麻木过去的民族意识觉醒转来。总而言之,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
——摘编自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实际是分为两部分的。第一部分是新文化运动,叫五四新文化运动,从1917年蔡元培到北大当校长时就已经开始了。第二部分是1919年5月4日前后的抗议运动。但在我看来,这两个实际上是两回事、两个事件。……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启蒙。……个性解放和自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基调,大批青年投入其中。……五四运动本身也像各种政治运动一样,充满了爱国激情。……但是这个政治运动中经常是限制别人自由的,道德口号起来了,你不跟着走就是卖国贼。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1936年,陈伯达发表《论新启蒙运动》,一方面强调“新启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强调此次运动是对“五四”传统的继承。……希望发扬“五四”自由讨论的传统,把思想文化统一到民族国家的生死存亡这一时代主题上来。1937年5月,亦即纪念“五四”运动十八周年的前后,新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摘编自启良《20世纪中国思想史》
(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的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所说的“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核心,并说明19世纪末思想界重视“残明遗献思想的复活”的主要目的。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五四运动”的相关观点。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所描述的“新启蒙运动”的特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6-08-10更新 | 77次组卷 | 5卷引用:2014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2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材料二 在上书光绪帝的的奏折中,康有为摘引了《孟子》和《周礼》中的相关内容,证明了自己主张的“君民共主”符合“先王之制天下,与民共之”的古训。其后的孙中山指出:“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只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
材料三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是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的一次伟大的创举,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不能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抽象化。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宏伟成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
——于沛《十月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纪念十月革命90周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希腊具有“一”与“多”两种个性特征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分析形成这两种不同政治制度差异的自然地理环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主张在近代中国建立的政治制度,分析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出现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的含义,说明中国近现代史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取得的主要思想理论成果。
8 .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 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从辛亥革命时期到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有何新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3根据材料三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2011-08-09更新 | 95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