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1 . 阅读下列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请回答:
(1)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哪位发明家发明的?指南针在我国古代何时开始应用于航海?
(2)结合材料说说火药、印刷术的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中美盟国体制的建构是二十世纪世界大事,更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势的大事。……中国的政治面貌、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中国人的价值观都因为中美结盟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成为到世界四强,进而从国际边缘走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成为联合国创始发起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不仅扔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开始参与战后秩序的安排,开始将中国智慧奉献给二战后的国际体系。……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改变和提升。

——马勇:《寻找盟友——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美结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中美关系的期待。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刷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到移风易俗作用。


(1)根据材料,概括张謇的主要经济、社会实践。
(2)结合所学知识,分评价张謇的上述经济、社会实践。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军初入关,连年战乱留下满目疮痍,地荒人亡,赋税无征。顺治三年(1646年),摄政王多尔襄渝户部曰:“国计民生首重财赋,明季私征滥派,民不聊生。”清前期的赋税制度,基本上承继了明代的“一条鞭法”。朝廷几度刊行修订《赋役全书》,明确章法条令,采取有效办法催促课税,制止乱行摊派。建立了一套张榜公布税收标准、百姓纳粮自行概量、官更共同监督税银税粮入库和解送国库等措施。到雍正元年,开始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初,《田令》载:“应收授之田,每年起十月一日,里正预校勘造薄,县令总集应退应受之人,对共给授。”据《唐律疏议户婚》载:“卖口分田者”,“占田过限者”,“盗耕种公私田者”“妄认公私田者”,“在官侵夺私田者”,均处以轻重不同的笞刑、杖刑。唐律令规定:“若一户之内,尽脱漏不附籍者,所由家长合徒三年”;“里正不觉脱漏增减者”,“州县不觉脱漏增减者”,要依据脱掉家户漏掉人口的多少,处以相应的答刑、杖刑和徒刑;“里正及官司,妄脱漏增减以出入课役”要处以徒刑;“相冒合户者,徒二年”;


“于法应别立户而不听别,应合户而不听合者,主司杖一百”。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在土地和户籍管理上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土地和户籍管理措施的作用。

2018-10-16更新 | 131次组卷 | 5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邢台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6月起就致力于对华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军。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罗斯福最终于1938年11月30日批准了对中国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50万英镑,随后又决定贷款500万英镑。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

7 . 材料一:奥运会对世界大战时期的全球政治骚乱没有免疫力,如1916年、1940年和1944年的奥运会不得不必取消。

材料二:1980年,对于美国运动员来说没有夏季奥运会,因为美国奥组委官员和总统吉米卡特抵制莫斯科奥运会作为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报复。……作为对美国抵制的报复,苏联抵制1984年夏在洛杉矶举行的夏季奥运会。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对运动员的限制真正终止了。尽管国家间保持着意识形态上的分裂,但是这种分裂很容易被运动员打破。2002年,休斯敦火箭职业篮球队从中国招募了他们的中锋。7英尺6英寸高、被亲切地称为“小巨人”或者“中国长城”的姚明既是美国职业篮球队的主力,也是中国参加2000年和2004年奥运会的篮球队主力。

——【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1)为什么1916年、1940年和1944年的奥运会被取消?

(2)为什么美国抵制1980年奥运会和苏联抵制1984年奥运会?

(3)姚明能够为中国和美国的篮球队效力,是否意味着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已经结束?为什么?

8 . 材料 王充(公元27——约97年),东汉人,家境贫寒,青年入太学读书,在地方做过小官,30岁后辞官家居,潜心著述。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他强调人之所以生者,静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只有明死人无知,才能定厚葬无益。王充很少偶像崇拜。为了求真求实,他把质询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问孔》中,他揭示出孔子学说中的多处矛盾。

但王充在人的穷通祸福和社会的治乱兴衰上,说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这是王充思想的最大弱点。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充的思想。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72年,西门子向中国提供指针式电报机。这标志着中国现代化电信事业的开端。

1879年,西门子接到一笔来自中国政府的照明设备订单。西门子提供了一台10马力的蒸汽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大大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

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为城区照明以及电车轨道提供电力,成为中国发电行业的先驱。

1899年,西门子在北京建造了中国最早的有轨电车,俗称“铛铛车”,连接郊区的马家堡火车站与永定门,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之一。

1903年西门子为青岛啤酒厂提供一台电机,这台电机几乎没有出现过故障,直到1995年新设备投产后才光荣退休。

1912年,西门子在云南省的云南湖畔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

1921年,西门子开始在山东省枣庄市实施中兴煤矿公司的电气化工程,该工程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现代化采矿工程。

从1949年到70年代初的时间里,西门子对中国的出口额低得可怜,其中大部分产品是医疗器械。西门子同香港贸易公司——捷成洋行开展合作,由捷成负责在中国市场分销西门子的产品。

1979年,西门子向宝山钢铁厂提供了冷轧自动化系统。

1984年,西门子为中国建设了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这条输电线可以将1200兆瓦的电力从位于长江中游的葛洲坝水电站输送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上海市。

2001年1月,包括西门子在内的德国财团获得了一份订单,建设连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市区的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高速磁悬浮铁路。

2002年,西门子将世界先进的双源炫速CT引入中国,为患者提供更细致的呵护。

2004年3月,西门子获得上海振华港机有限公司总价为2800万欧元的单个项目合同,包括PLC控制和人机界面、AFE驱动装置、主电机及相关传感器。

2008年,西门子将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助力上海高桥第三发电厂,大幅度提高燃煤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世界燃煤行业竖起“中国标杆”。

2010年,西门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提供配电、照明、楼宇及安防等方面的节能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科技,用心诠释“绿色世博”。

——摘自《140年·西门子携手中国》《南风窗》2012年第19期

(1)根据材料归纳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各主要阶段的特征,并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西门子公司与中国经济交往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应该如何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往?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