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宣言》这份文献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存在多种说法上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所有成员都没有提到过这篇“宣言”,而北京早期组织的张国森在回忆中明确提到“一大”前曾经草拟《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俄罗斯档案馆里发现的张国焘1929年在英斯科中山大学讲党课时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情况的两次讲课稿,提到了由个北京组织制定的《党纲》,其内容与“宣言”高度一致。

李大钊的文章与“宣言”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极多,如李大钊很早就认识到“经济现象为最重要”,“宣言”即秉持这种观点。又如李大钊在“五四”前后始终倡导要有崇高的“理想”,“宣言”热情赞颂了“共产主义”的理想,陈独秀在此前则没有这样的认识,对“理想”抱有贬义,认为多是空谈。

李达写的《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经过的回忆》和施复亮《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的几个问题》,都提到陈独秀和他们酝酿起草党纲、党章的问题。1920117日出版的《共产党》杂志第1号,引用当时毛泽东致蔡和森的信,说此文献“即仲甫(李大钊)所为”。对照李、施的回忆和《共产党》杂志的内容,与《宣言》基本一致。而杨奎松著《中共与莫斯科的关系》中写道:“11月维经斯基代为起草《中国共产党宣言》。”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文献是如何被发现的》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关于《中国共产党宣言》作者归属的主要观点。
(2)关于《中国共产党宣言)的作者究竟是谁存在多种观点,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加以说明。
2021-06-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1965年开始,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便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数学方法在工业中的普及应用上。他选择适合中国工业实际水平的“优选法”与“统筹法”(简称“双法”)加以推广应用。近20年的时间里,他与陈德泉、计雷等人一起,深入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厂矿工交企业,给工人讲课,深入浅出地普及数学知识,取得很好的效果和经济效益。20世纪70年代末,在同事、朋友和学生的协助下,华罗庚完成合著《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专著《从单位圆谈起《优选学》和《华罗庚论文选集》。他还以学者身份,三次出国讲学。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罗庚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罗庚能取得数学成就的原因。
2021-06-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联盟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大战期间,人们曾屡次提出建立这一类联盟的想法。1915年,英国成立了个国际联盟协会,美国也成立了一个坚持和平联盟。世界上的各种领导人,包括教皇本尼狄克十五世、英国当时的外交次官罗伯特塞西尔子爵和南非当时的国防部长斯穆茨将军,都为未来的和平组织提出了建议。威尔逊总统在其《十四点和平纲领》的最后一点中宣称:“必须成立广泛的国际联合组织,制订专门条款,使各国不论大小,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因而,当战争结束后,国际联盟是已被认真考虑过的有关和平的唯一问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立国际联盟的初衷。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国际联盟活动的实际效果。
2021-06-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争取废除系列重商主义的法律。到1846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废除了,此外,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种左右的商品进口税,这些措施意味着自由贸易的实现。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为此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如1840年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1854年参加的克里米亚战争,1856年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这一政策的体现。

材料二   罗斯福1938年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由贸易政策出笼的背景,并对该政策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斯福新政的本质及其影响。
2021-06-2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20世纪初,曾经称霸全球的大美帝国开始走下坡路,经济学家称英国这一时期在经济上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为“英国病”。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撒切尔夫人担任了英国首相,这期间为了医治“英国病”,其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这项改革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撒切尔政府认为凯恩斯主义已经不适用于英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第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度大力进行企业的国有化改革,而现在私有化改革导民营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能够规范其管理机制、加强对公司运作的监督力度、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以及市场竞争力…私有化作为撒切尔主义的一项核心政策,经历了由尝试性私有化向系统私有化转变的过程,与撒切尔夫人执政三届任期相对应,有如知下三个阶段:1979~1983年私有化尝试性阶段;1984~1987年私有化大发展阶段;1987~1990年私有化深入发展阶段。

——摘编白郭放等《英国国企改革对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控制经济和生活。于是国有企业便成为国家控制人力、物力的形式,刚开始见效颇快,国家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是随着经济规模步扩大,全部采用统一计划指令来控制经济生活难度大。与此同时,人民的消费水平提高,生产和消费也逐渐分离开来。集权管理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明确了国家和国有企业的具体权利关系,从而国有企业主体具有利益地位,国有经济逐渐盘活。具体来看,扩大企业自主权之后,企业开始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由此也开创了国有企业独立经管的局面。

——摘编自何江川《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70~90年代英国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国国有企业改革最大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文帝称帝之后,废除不合时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周官》即《周礼》的形式),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杨坚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掌握政权的是五省,即内侍省、秘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和尚书省。内侍省、秘书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都是最高政务机构。内史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每部设尚书,总管本部政务。此后,六部的设置成为后代封建国家中央政权的固定制度。自隋定制,一直沿袭到清朝。

——摘编自靳生禾《中国古代的变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2021-06-25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炽,江西瑞金人,近代中国维新思想家。1874年起担任户部京官,后兼职军机大臣。甲午战败后,陈炽认真反思战败原因。在18956月的《上清帝万言书》中多次提及希望中国在积累财富、培养人才、改制边防等方面借鉴日本经验。后帮助康有为等人筹办“强学会”。陈炽在(续富国策》中多次进行中日对比,认为中国当在农、工、商业等方面与日本竞争,购置西方先进机器,积极发展自来火制造、瓷器制造、军械制造等行业,以争回利权。陈炽还关注国际局势,以国际视角体察中国与列国关系,直言中、日、英、法、德美等六国在甲午战争期间外交政策皆有失误。他把俄国比作战国时期的秦国,建议中国与日、英、美等国合力抗俄。

——摘编自张登德《甲午战争前后陈炽的日本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陈炽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炽的主张形成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阔海外市场的需求催生了英国的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起自低技术含量的纺织工业。但英国创制的工业生产机制,催生了全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然而广阔的国际市场使“一枝独秀”的英国在技术上不思进取,不愿改进生产技术。当英国无法继续占有工业革命持续发展先机的时候,英国的衰落不可避免。到了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力科技的广泛应用,美德迅速崛起,工业生产技术含量提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发明于本国的科技成就,世界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摘编自任剑涛《工业革命与不列颠新帝国的兴衰》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前提之一是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种否定的否定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当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人们在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已经没有差别的时候,阶级就失去了存在的客观根据,阶级社会就转变成了无阶级社会。

——摘编自赵家祥《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设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工业生产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
2021-06-02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综合复习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7月,共产国际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列宁指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任务,第一步是要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统治。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和农民。在取得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胜利后,就能将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19222月,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达成了《九国公约》,条约名义上承认“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实际上中国呈现出“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国家为满足各自利益的需要,在中国扶植各派军阀混战。19207月,直系军阀打败皖系军阀后,控制了北京政权,而各省军阀提出“联省自治”,军阀战争不断,给中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之后作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契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后又继续侵略华北,1935年初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8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二大提出“最低纲领”的历史背景,指出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国内外“危机”,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做出正确决策并迎来大发展、大进步”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