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有哪些变化之处,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分析演变的原因。

2018-11-21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任何背景的才德之士都可通过考试出任官职;当然,富裕家庭和权势人物的子弟更有时间接受教育。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任何近代前或甚至很多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于是,执政官按照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在审理一切涉及外邦人讼争案件中,有意识地推动罗马法进一步发展……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一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二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开创的?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呈现什么趋势?
(2)材料二中“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的现象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宋朝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三:(18世纪英国)国王是议会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他适当享有立法权的理由。……1760年乔治三世的即位,他把乔治一世时起几乎一直在执政的辉格党人赶下台,开创了一直延续到1830年的托利党人独霸的局面。……革命民主主义者潘恩的批评最为深刻,他说“尽管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但同时我们也十分愚蠢,曾让国王掌握了钥匙。”

——阎照祥《英国虚君制的逐步形成》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
(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英国国王拥有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英国人针对这一状况是如何推进其民主进程的?分析近代以来英国政治体制演进的基本趋向。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历史地位,孕育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国情怀、天下观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传统中国人的认同,除了‘国’之外,还有‘家’与‘天下’。所谓的‘家’,不仅是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小家,而且还指的是与你的血缘相关的‘家族’、决定你气质的‘地方’以及特定的宗教或文化风俗。更重要的,乃是有‘天下’,一套普遍主义的价值,天下价值高于国家的价值。”中国在近代以前,有着悠久的家、国同构历史;而包括周边少数民族在内,超越于家庭、家族、血缘、国家范畴的,则是天下观念,由此产生古代中国自我认同的两面性:一方面,存在家国一体、夷夏之辨或华夷之辨,非我族类其异必诛的华夏中心主义观念;另一方面,以天下意识来包容异族、以夏变夷、化夷为夏、四海一家、天下一家。这里有《孟子》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有《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有岳飞的“忠君报国”,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家国天下》

材料二 实际上,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思想变化,就是个人、家国、天下观念的变化。一方面,以中原文化为标准的夷夏之辨异化为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中心的种族优劣论,以华夏文明为核心的天下主义蜕变为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世界主义;另一方面,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到陈独秀、毛泽东的家国天下情怀,则逐渐把家族制身份制为核心的古代国家主义改造为契约制民主制为基础的真正的近代国家主义,进而提出具有世界主义视野、人类平等意识的真正的近代国家观。梁启超晚年断然抛弃强权主义与极端国家主义,强调“我们的爱国,一面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个人,一面不能知有国家不知有世界。”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我们究竟应该不应当爱国》,提醒国人爱国不是盲目的、无条件的,要以理性、自由、平等作为感情冲动的基础和价值选择的尺度。他说:“要问我们应当不应当爱国,先要问国家是什么。……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摘自“爱思想”站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国天下情怀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家国天下情怀产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办起了北京的又一张新报纸——《京报》。…阐明了《京报》的使命:“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必从政治教育入手,……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

——蔡晓滨《中国报人》

材料二: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邵飘萍通过两次重要集会,为激发五四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晚会上,邵飘萍以其自由民主主义者的心情作了沉痛激昂的报告,整个礼堂里响起一片呜咽声。有的同学捶胸跺足,有的同学大声号啕。……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在《京报》上编发大篇幅的报道,更连续发表评论,敦促当局释放学生.呼吁学生坚持到底,希望工商实业界奋起对外,直到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金华日报>2011年5月lO日《邵飘萍:“一代报人”的救亡图存》

材料三:邵飘萍经历五四运动。……之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后,北京政府开始在北方逮捕革命党人,北京各报对国民党、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消息都不敢再作报道,《京报》仍在发表“莫斯科特约通讯”,成为北京唯一公开宣传革命、传播马列的重要阵地。

——摘编自胡星寿《身世飘摇雨打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邵飘萍是如何实践《京报》“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的使命?材料中的邵飘萍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邵飘萍在五四运动前后政治取向的变化,并指出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2019-03-1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陕西省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6 . 材料:鸦片战争后,英、美、俄等国在福建开设的洋行攫取了福建茶叶出口的经营权,福建茶商收购的茶叶只能卖给洋行经营出口。英、美洋行甚至通过买办直接到福建茶叶产地,向茶农贷款,控制和剥削茶农。

这一时期茶叶在出口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咸丰三年(1853年)起,洋行贩运茶叶出口日增,全省出口总值也不断增长。自同治三年(1864年)至光绪七年(1881年),全省年均出口量达70万担左右,光绪七年出口量高达90万担,这时期茶叶出口值约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以上。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茶叶大量兴起,并以其优质与华茶竞争,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遭到沉重打击,出口量从巅峰急剧跌落。到20世纪初,跌入低谷,只有10万多担,几乎被挤出国际市场。


根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福建对外茶叶贸易出现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变化的原因?
2018-12-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通商口岸一般都是开放给外国人居住和贸易的城市。在一些大的通商口岸,西方列强还租地建屋,演变发展成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商战”舆论思潮与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清王朝从1898年起,主动对外开放了三十几处通商口岸。……总理衙门1899年4月提出的“自开商埠办法”咨文作了明确解释:“自开商埠,与约开通商口岸不同,其自主之权仍存未分。该处商民将来所立之工程,征收房捐,管理街道一切事宜,只应统设一局,不应分国立局。内应有该省委派管理商埠之官员,并该口之税务司,督同局中董事,办理一切。”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二 到清末为止,中国自开商埠应为36个。这36个商埠依地域分布,可分为沿海型、沿江(湖)型、内陆型和“关外”(东北三省)型等四种类型;若依照所在城市的行政级别划分,又可分为省会级、府厅州县级和乡镇级三类;再根据自开商埠自身的特征,还可分为普通自开商埠,免税自开商埠和临时起下货物的“招呼口岸”(又称“过口埠”、“访问口埠”)三类。

——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政府“自开商埠”的原因,与“约开商埠”相比,“自开商埠”具有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影响。
2018-11-15更新 | 13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 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市之地五都异之。置交承五人,钱府丞一人。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

材料三 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 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材料四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

材料五 (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

──《梦粱录》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
(2)与材料一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材料四和材料五中反映两宋时期城市商业活动,与隋唐相比,有哪些重大变化?
(4)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汉到宋的商业管理变化?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宪章运动。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已实现了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史》

材料二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史》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变化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人大代表选举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