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在两极格局下,随着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西欧六国经济增长率为5%,日本的高达11.2%,都高于美国的4.1%。70年代初,就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美国为24.36%,欧共体为20.12%;就出口额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而言,美国为13.4%,日本为6.4%,欧共体为33.7%。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但一些新独立的亚洲国家首先提出要独立于大国集团之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的启发下,铁托等人萌发了组织不结盟运动的想法。

材料三: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从宗旨到内容再到形式都有不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对国际关系格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不结盟运动与欧共体、日本对两极格局冲击的不同之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营口盐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末至康熙十八年(1679年)。营口地区设置了二十个盐场,隶属奉天府尹,各盐场管理事宜由州、县负责。

第二阶段。康熙十八年至康熙三十年(1691年)。清朝一面招募商人领盐引纳税煎盐,同时发布谕旨,“(汉人和流民)有情愿煎盐发卖者,听取自由贸易”。

第三阶段。康熙三十年至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这一百七十年中,“听民自由晒卖,自是奉天无课税者”。

第四阶段,咸丰十一年至宣统三年(1912年)。光绪三年(1877年),营口二道沟设立盖平盐厘局,规定每外运盐一石纳东钱二千四百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举办新政筹办学堂经费为名,每石盐又加收东钱一千二百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延发布试办督销谢旨。各监厘分局监督销售以达到规定税额,按照每斤盐加价东钱四文收缴课税。

——摘编自张秉宽《从萌芽到鼎盛一清代的营口盐业》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营口盐业政策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并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营口盐业政策变化的原因。
2022-05-2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近现代国际法】

材料一   近代国际法虽然确立了国家主权独立,平等等原则,然而“非文明与半文明”的殖民地、附属国却无法享受这些原则的保护。在欧洲大国的主导下,近代国际法确立起保护关系,租借地、势力范围等原则,这些原则成为列强殖民扩张和统治的重要法律依据。

——摘编自常大毅《从法的性质看国际的本质》

材料二   二战后,国际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法律”,应用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际法领域的租借地、势力范围等原则被废除。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获得极大发展,在经济和文化领域订立了大量国际法规。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公平、合理、互利”为原则,并推动制定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规。为协调对太空的利用,各国还订立了《外层空间法》。国际法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摘编自谢晓庆《论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作用。
2024-04-28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前10年,工业工人的一般工资水平已是18世纪60年代的两倍多。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工厂制生产的优势变得日益突出。1833年,兰开郡和柴那棉纺厂(多数是女工和童工)的平均工资是10先令5便士,同期在多塞特郡的克兰伯恩,非技术的制陶男工每周只不过挣9先令。拜恩斯认为工厂工人的收入是所有行业中最好的。实际工资改善最大的地区是英格兰北部和中部,没有这类制造业的那些偏远地方劳动的价格和工资很低。苏格兰的敦提的亚麻纺纱厂中男织工周工资为7先令8便士,女工周工资为5先令3便士多。

—— 摘编自徐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实际工资》

材料二   名义工资剔除物价变动的因素即是工人阶级实际工资。工业革命前期和中期,英国经历了大规模的人口增长,人口前所未有的增长被称为英国的人口革命。工业革命后期,英国人口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人口增长率的下降使得劳动力供给由无限转为有限,而劳动力需求在增加。进入19世纪后,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扩展,服装成本降低、价格下降,服装的消费变得对大众越来越有利。铁路交通的发展使运费降低,日用品和煤炭等燃料的价格也下降。一份关于19世纪40年代约克郡马尔领教区的统计显示,这里的劳工家庭工资水平只能处于维持生计的水平上,用于食物的开支要占到60%以上。《资本论》曾写道:“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摘编自谢佩瑜《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实际工资的变动趋势》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工资收入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后期工人阶级实际工资有所增长的原因,指出工人阶级实际工资的局限性。
今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0年到1810年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1720年生铁产量为25000吨,1840年增长为1396400吨。1700年煤炭产量为2600000万吨,1856年增至30000000万吨。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确立,工场手工业逐步崩溃,家庭手工业衰落。

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电力技术为中心实现了机械化和半自动化。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中出现了新的现象——垄断组织。从1859年德国出现“卡特尔”和1860年美国出现“普尔”之后,1870年美国石油公司形成第一个“托拉斯”,1900年后,德又出现“辛迪加”和“康采恩”。资本迅速集中,垄断发展到跨行业和跨国联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彻底到来。

——摘编自刘国贞《试析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和确立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人类历史开始进入了整体发展的新阶段。整体世界的诞生,彻底破坏了许多国家长期存在着的孤立、闭关孤陋状态以及政治、精神生活狭隘性,体现了以社会化大工业为基础的世界经济和各国居民相互交往日益扩大、开放的趋势。

——摘编自唐骑龙《浅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影响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革命性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相关观点。
昨日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6 . 【罐头的发展历程】

材料   1795年,法国政府征集食品长期保存的方法。巴黎糕点商阿佩尔采用加热密封方法,在1805年发明可以长期贮存的玻璃瓶装食品。1810年,阿佩尔获得政府奖金,随后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罐头食品装瓶厂。

1810年,英国人杜兰德发明马口铁罐头,罐头很快成为英军标准口粮。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展出了大量罐头商品。与此同时,食品罐藏技术传入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先后建立了罐头工厂。

二战期间,各参战国军队在欧洲战区、北非沙漠、炎热的太平洋岛屿和白雪皑皑的北极地区作战,需要大量的罐头食品。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访美时曾坦言:“当1941年苏联的‘大粮仓’乌克兰被纳粹占领后,如果没有美国援助的罐头,我们当时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拿来养活红军。”

1961412日,罐头随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到达太空。1969年,美国开发的袋装软罐头食品由于保质性能好、没有金属罐腐蚀与生锈等缺陷、无需开罐工具即可开启等特点,成功应用于阿波罗宇航计划。

如今,罐头也成为文化艺术和理念宣传的载体,许多罐头实物被各国博物馆收藏,不仅向世界人民传播食品罐头的历史文化,并且鼓励人们向罐头未来的创新发展和技术革命进军。

——摘编自韩锦平《食品罐藏发展史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以来影响罐头食品发明、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罐头食品的演变趋势,并说明罐头食品发展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以来国际法大事记

1920年,国联成立。宗旨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

1945年4月,50个国家在旧金山召开会议,制定了《联合国宪章》。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主要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

1945年12月,29个国家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同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

1964年,《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发表,“七十七国集团”由此得名。它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而形成的最大的经济组织。

1968年,美苏等59个国家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该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1972年,75个国家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正式生效,它被誉为“一部真正的海洋宪法”,改变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

2016年,170多个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协定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里程碑,最大程度的体现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了中国智慧,开辟了全球气候治理新时代。

——摘编自刘松柏、何成刚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国际法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全球治理体系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帝国秩序、国联体系、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

——曹亮亮《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挑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联合国体系和后冷战秩序”阶段的全球治理体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一批国人东渡日本,试图实现医学救国。1900年开始,中国出现以学医者为主体人群的留日风潮。人数从1904年的23人增至1907年的95人,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1905年受日俄战争影响,人数逐渐增多。留日医学生学成归国后,集中从事医疗和卫生行业,通过创办杂志、创办医学校、投身医学教育、创办医药协会、译注医书、推动卫生行政法规等推动西医在中国的发展,推进西医的本土化。

——摘编自邱柳柳《近代中国的医学救国之路》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团结中西医”的方针,但百年来由于西医对中医的偏见,致使中医生存举步维艰。19542月,政务院批准《第三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决议》强调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关于改进中医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中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195512月,中央卫生部发出《积极领导和组织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要求全国西医积极参加学习中医,中医行业由此逐步纳入现代国家医药卫生体制。

——摘编自王成诚《建国初期文化建设的中西之争——以中医政策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期留日医学生增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央要求全国西医学习中医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于中医和西医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定远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50年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1851年增加到52%,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已有7个,移民人数约1790万人。这时期推动城市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和休闲城镇层出不穷。英国的近代城市化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是处在自由主义时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材料二20世纪中后期,在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趋势。这里的“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中心人口过度聚集,开始逐步向城市周边迁移,同时城市中心的部分工业、商业等经济活动也向周围蔓延扩散。随着逆城市化现象的发展,城市周围农村地区发展迅速,而城市中心出现了衰退趋势。

——摘编自曹立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研究》

材料三1978到2017年,中国城镇人口从1.7亿增长到8.1亿,中国经历了大规模快速城镇化过程。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城市政府应该集中力量搞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各种公用设施的建设,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同时,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摘编自《百年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城市化的特点和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治理的经验。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二战后人才的跨国流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其范围逐渐覆盖了全球五大洲。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科技人才的战争。其中,美国一马当先,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积极网络外国人才,到20世纪末,吸引外来人才成为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跨国迁移的人口从1965年的7500万增至1990年的1.2亿,到2007年,约有2亿人口生活于出生国之外,占全球人口的3%。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永久性改变住址的跨国移民中,多数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并对其人口增长影响甚大。

——摘编自梁茂信《二战后专业技术人才跨国迁移的趋势分析》

具有学士学位及其以上学历的移民占圭亚那移民中的76.9%、牙买加移民中的72.6%、几内亚比绍移民中的70.3%、海地移民中的68%、莫桑比克移民中的52.3%、尼日尔移民中的57%、印度移民中的54%、埃及移民中的53%、马来西亚移民中的53%、赞比亚移民中的51%、南非移民中的51%。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史新论》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