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驳倒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海岸时刻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 (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编自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开辟的史实(主要人物及航路),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2024-05-01更新 | 63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单元基础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66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验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孤立主义思想自美国建国以来,长期渗透在美国的对外关系中。19世纪末之前可以说是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时期。孤立主义主张美国应置身于欧亚大陆冲突之外采取超然态度,减少对外干涉和援助,更多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它依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采取不卷入国际事务以及集中力量于北美大陆扩张和国内建设的方针,取得了国家迅速发展的成功。但美国的孤立从来就不是与外界绝对隔绝的,孤立是相对的。1823年,“门罗主义”的出笼,实际就是美国走向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孤立主义曾使美国深受其益。

——据刘建飞《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等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初“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表明美国开始向奉行国际主义转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及至一战前后,一项主张美国放弃孤立主义传统,更多地卷入世界事务的“国际主义”政策开始提出。

以反共产主义为基础的国际主义理念支配了整个冷战时代,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内已形成一致看法,即世界已被分成两种敌对力量: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美国要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担任自由世界的领导者,就必须在全球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的扩张。

——摘编自孙玉娣《杜鲁门时期美国“冷战共识”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之前美国孤立主义外交的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美国在20世纪初和20世纪50年代外交政策和活动。
(3)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及其总体发展趋势。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各国,和平主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尽管苏联仍然是帝国主义包围下的一个“孤岛”,但到1925年已有22个国家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实际上形成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局面。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然而,面对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签订《非战公约》的西方大国既不制裁日本,也不援助中国,国联标榜的集体安全已经有名无实。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加剧,被侵略国抵抗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欧美的和平运动却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恐战的思潮,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最终反而事与愿违。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欧美和平运动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启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西斯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敌人,法西斯主义猖獗时社会主义遭到打击和迫害。随着法西斯主义节节败退,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巨大发展。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为多国,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发展的最重要表现。在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东欧建立了波兰等八个人民民主国家,这些国家在战争中遭到德意法西斯的入侵和蹂躏,在战争末期获得了解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苏联军队的帮助。这些国家在成为人民民主国家后,仿效苏联模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国家迅速由苏联一国增加为社会主义多国。亚洲社会主义力量也在迅速壮大。经过反法西斯战争,社会主义在世界人民中的声誉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成为世界上的重要潮流。

——摘编自郭春生《论反法西斯战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互动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二战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印度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进入50年代,赫鲁晓夫主张与美国在各个领域展开“和平竞赛”,以制度优势战胜资本主义,亚非拉作为“中间地带”成为重点争夺对象。1955年之后,苏联为印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印度成为苏联在亚洲给予经济援助数量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等

材料二   苏联这种不同以往的大幅度对外援助活动被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视为“经济攻势”,亦引起美国政府的警觉。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易而轻对外援助的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美国政府对印度提供了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使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

——上述材料摘编自郭华东《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攻势与美国的反应(1953-1961年)》

材料三   中国、印度的人均GDP表


按2003年市场汇率计算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1970年1998年1995年1998年
中国11475029203220
印度9743014001700

20世纪50年代一次国际会议上,印度总理尼赫鲁对周恩来总理说,我们两国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我们能否比试一下,看谁干得好。周恩来表示同意。

——摘编自高斌《中印两国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分析》

(1)依据材料一、二、简析苏联、美国对印度援助的历史背景,指出此时期印度经济现代化相对于中国的优势。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印“比试”的结果及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8 . 中古西欧是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正如科恩所说:“在日耳曼人的观念中,服从不是无条件的,毋庸置疑,如果受到国王不公正的对待,每位成员都有权反抗和报复。”上帝关心个人的命运和灵魂得救,通过上帝拣选,每个追随上帝的人都可能成为天国的选民这样的观念移植到世俗领域,使他们有可能跳出一般尊卑荣辱观念,为维护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供价值论基础。在中世纪,这种观念与罗马法中的个人权利思想元素一拍即合,逐渐融为一体。

——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

材料二   具有封土的贵族都有庄园法庭之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领土范围内,对那里所有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据马克垚《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材料三   基督教不仅将一种新的信仰依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给西方社会,他还将一种新的社团组织、社会秩序和权力结构嵌入罗马国家以及后来的西欧日耳曼社会,从而造成了西欧社会的二元分化:在同一社会共同体内,成长起相互平行的教权与王权。教权与王权是连体的双头鹰,因为其二元分化,产生相互的竞争、摩擦和厮杀;由于其共生于同一共同体,所以便相互依存,相互纠结,相互渗透,难解难分。

——据丛日云《在上帝和凯撒之间: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个人拥有的“自由”并指出影响其产生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古西欧社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西欧社会对近代西欧的影响。
2024-01-18更新 | 311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新教材同步精品课堂(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二单元检测卷
9 . 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不同类型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史学价值,同时还可以传递出不同的历史信息。根据研究主题运用史料论证问题是史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英国各地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

材料二英国人口统计表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必须为男女两性儿童安排分别的宿舍,并有足够数量的床铺。决不允许超过12小时的最高限度,吃饭时间不计在内。 工作决不允许延长到晚上九时以后,亦不得在早上六时以前开始。

——摘自《1802年英国工厂法》

材料六   漫步全城,工厂一间接着一间,那里成千上万的工人在机器震耳的隆隆声中,一年到头日夜都在机械地开动着这庞然大物的机器男人、女人、小孩在潮湿的空气中蠕动。他们的衣服都很肮脏,许多孩子都是光着脚;面目瘦削而带愁容;多么阴森的街啊。

——1860年代法国文学家泰恩旅英时的所见

问题
(1)如果你要研究“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这一问题,上述材料中,你将优先选择哪三则材料,说明理由。
(2)请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工人状况”问题的看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3年10月底,马克思来到巴黎,着手研究法国历史并投身法国社会运动,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他为第一国际起草《共产党宣言》,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把握了第一国际的理论方向,帮助了第一国际组织工人运动。

马克思将唯物史观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实现了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批判,并大量征引政治经济理论著作及其评论资料,特别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对其研究进行周密论证,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摘编自余斌《一生不变的马克思》

(1)请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成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克思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时代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