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来自遥远市集的异国奇货给丝绸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其真正的意义是成为交流的纽带。中国的造纸、制铁、水车、耕牛用的牛轭和后来的指南针、火药等技术,则缓慢地传播到了西方,其过程有时长达几个世纪。植物和农作物的种子和胚芽在东西方之间相互传播。宗教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往东方:佛教在东汉晚期传入中国,伊斯兰教的传入则晚了几个世纪。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元政府征调的粮食,主要是产于江南的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而元大都“去江南极远”,因此在粮食、生活用品等多个方面都是仰仗于江南。早在元代初年,由于战争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元代统治者就开始考虑南粮北调的问题了,持续地实施多项工程。

——整理自童超《看得见的中国史·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成为“交流纽带”的表现,并写出宋元时期的主要外贸港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经济格局的角度简析元朝“南粮北调”的原因,并指出元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所实施的“多项工程”。
2024-05-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华盛达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数据看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图为1780年至1958年英、法、德(1958 年仅西德数据)、美、苏五国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百分比的示意图。图为1750年至1990年英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份额百分比变化示意图。

(1)指出左图中哪一条曲线代表苏联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2)说明右图能否作为研究英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证据并阐述理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持续时间远远超出了1914年时的预想,也最终让欧洲人从那种普遍弥漫的乐观情绪中猛然惊醒。不过,很多欧洲人还是重新打起了精神。一个永久性的外交圆桌会议在日内瓦设立,这就是所谓的“国际联盟”。作为一个以和平为目的的议会,国际联盟可能是截至那时的所有国家历史上最为勇敢的一次试验。然而,国际联盟虽然背负着全世界自由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的厚望,却只成了一个辩论俱乐部。

——摘编自【澳】杰弗里·布莱内《世界简史:从非洲到月球》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同德、意、日法西斯力量之间的一场决定人类历史命运的生死搏斗,它具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因此作为这场战争产物的雅尔塔体系要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具有历史进步性。盟国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经受住了战争的严峻考验,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旺盛的生命力,战后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成为保障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不是战前国联的继续,它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是战时反法西斯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在战后的延续,联合国的建立对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雅尔塔体系下《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中明确指出,要“用民主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这在对战败国的处置以及给予被压迫民族、特别是被托管地区的独立和自治等方面都得到了体现。

——摘编自程早霞《凡华体系与雅尔塔体系解体原因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国际联盟成了“辩论俱乐部”的原因,并写出国际联盟成立的宗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相较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具有历史进步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西、葡两国在美洲的殖民总督成为听命于本国国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独裁者。在经济上,西葡两国在殖民地都推行具有封建专制和早期资本主义色彩的重商主义政策,对殖民地经济实行严密控制和行政干预……进入19世纪,被排斥在殖民政权机构之外的土生白人知识分子因受各种影响而投身革命。西葡两国陷入拿破仑战争的泥淖中,无暇顾及美洲殖民地,因而使殖民地获得了推翻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性机遇。

——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

材料二   拉丁美洲在取得独立以后,都颁布宪法,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巴西、海地除外),用本国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代替了殖民者的专制统治……但是,国家的独立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旧的社会经济基础。由于拉丁美洲各国资本主义薄弱,资产阶级十分软弱,独立后各国的政权一般都转移到白人地主的手中,因而仍保留了原有的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这严重阻滞了拉丁美洲,使拉丁美洲各国很快又成为美、英等国的半殖民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材料三   1927512日,桑地诺发表宣言“我们甘愿做一个爱国者在战斗中死去,也不能像奴隶那样活着”,并提出用革命武装把美国侵略者驱逐出尼加拉瓜的明确任务。经过6年战斗,美军被迫于1933年撤离。1934221日,尼加拉瓜国民警卫队司令索摩查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指使下暗杀了桑地诺。19371月,索摩查任尼加拉瓜总统,从此建立了长达40余年的亲美家族的“考迪罗”式的独裁统治,1956年索摩查被爱国者杀死。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拉丁美洲独立之后存在的问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地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月革命爆发时,布尔什维克党大多数领导人不在彼得格勒。列宁回国后,设想通过苏维埃“和平地”把政权转到无产阶级手中。1917年3月,临时政府发行的纸币超过了战前两年零8个月的总和,造成物价飞涨,大批工厂停产、工人失业。国际劳动节当天,彼得格勒劳动人民走上街头,高呼“打倒战争”,但临时政府对同盟国声明,保证“将世界大战进行到彻底胜利。”6月中旬,俄军节节败退,士兵厌战情绪日甚。列宁告诫人们:不推翻资本的权力,就不能跳出帝国主义战争。“七月事件”后,列宁提出了新的革命策略和方针,得到民众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员人数从2.3万增加到24万,约600万士兵表示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10月25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国历史的新时期从此开始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旧的统治格局,战后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突破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主义”的限制,缅甸、马来亚的民族独立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47年,英国先后承认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独立。1957年加纳成为战后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1959年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助产婆。在苏联红军和苏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东欧各国的共产党顺利地取得了领导地位,并按照苏联模式,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中国人民在战后不久也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一摘编自汤重南、谢闻歌、段启增《战争与近现代社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十月革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冲击了旧的统治格局”的表现。
(3)根据材料,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关于战争与革命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二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 437 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 750万两。

材料三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为什么敢于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3)结合材料三,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和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影响。
2024-04-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二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投入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总额的55.8%,工业是重点,苏联援建的156项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现代化历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特点,分析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发展

材料二   根据《汉书》记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大约有“千八百国”。到春秋时期,还剩14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了。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对周王朝的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分为二”的唯物史观简要评述这一变化。
(3)材料三这些学派“互相辩论”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024-04-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铁力市马永顺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列强瓜分狂潮,使中国人痛心疾首,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中国有识之士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通过反思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败、日本为什么胜、怎样才能“救亡图存”,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

——摘编自王晓秋《甲午战争彻底打破“天朝上国”迷梦》

材料二   近代史上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年(1894年)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战争,第二次是1931年发动侵犯中国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惨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结束。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国民党等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郑剑顺《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原因。
2024-04-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