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一     格劳秀斯生活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荷兰,经历了16181648年之间的战争。战争的残酷促使格劳秀斯逐渐关注怎样用非暴力的法律约束规范国家战争。他提出:国家主权不受他人干涉,不受法律支配和外来意志影响。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是维护各个国家共同利益和权利的法律,国家主权是国际法存在的前提。在实际国际政治变动中,国家应受到国际社会制度及法规的限制约束,国家之间的争端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当不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时,必须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下努力协调,尽量避免战争。

——摘编自吴建每《格劳秀斯国际法思想概述》

材料二          近现代国际法(重要条约、公约)

序号时间主要参与国及国际会议名称法律及组织名称
1625《战争与和平法》
1648三十年战争参战各国威斯特伐利亚公会《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815欧洲国家维也纳会议《维也纳和约》
1864欧洲16个国家日内瓦会议《红十字公约》
1919英、法、美等27国巴黎和会《国际联盟盟约》国际联盟
1928法、美、印、日、澳、南非等15国巴黎会议《非战公约》
1945中、美、英、苏等50个国家旧金山会议《联合国宪章》联合国
1982168个国家或组织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结合所学,评析材料一中格劳秀斯的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现代国际法的发展演变趋势。从序号②—⑧中任选一项,对该法律或组织进行具体阐释。(要求:联系背景,结合内容,分析作用)
2 . 变迁与治理

材料一明朝中期以后,山西商人兴起、商品经济发展,省内一些地方“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时人描述,山西洪洞县百姓的日常生活由原来的“男女率耕织”、“士务实学”变为“机杼城市不闻”、“里巷鲜弦诵之声”,劳动、学习占时缩短,休闲娱乐的时间增加。

洪洞县风俗的变化,使得地方官府大力推行乡约,“严禁华丽”,以期移风易俗。一些大姓进行宗族建设,强调祭祖要恪守礼仪,婚礼则需以白银作为礼金预送给亲家,讲礼仪渗入社会生活。

——摘编自常建华《日常生活的历史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三探》

材料二19世纪60-80年代,英国进行了两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工人阶级最基本的要求终于成为现实。

社会改革也如火如荼,政府用立法手段纠正了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政府通过《公共卫生法》《工人住宅法》《工厂与工作场所法》等法律,对工人的生活条件、劳动环境、工作时间等进行规范。

英国一向不过问教育,甚至把学校看成是一种“产业”,应该放任自流让私人经营,使教育制度十分混乱,不能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1870年,政府通过《教育法》,规定由地方政府建立学校董事会,负责筹建并管理公立学校,规定5-13岁的儿童必须上学。该法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教育体系打下了基础。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明代社会变迁。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后期英国改革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简析其原因。
3 .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发生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存在着一些共同缺陷,比如缺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阶级基础,缺乏明确系统的指导思想和先进合理的制度建构等⋯⋯相比之下,辛亥革命是一场有主义指导、有政党领导、有阶级基础、有制度建构的革命运动,它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序幕。

——金民卿《深刻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与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和政治力量所进行的社会运动相比有哪些新特点。(提示:从主义指导、政党领导、阶级基础、制度建构等角度举例进行说明)

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不否定皇帝专制,就难以得到辛亥革命后的大幅进步,就难以发生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中诞生、发展和壮大,就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就不会有现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反帝不彻底,辛亥革命未能成功地发动和解决农民的问题,都对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

——张海鹏《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定基础”的理解。
4 . 粮安天下

材料一工业革命以来,英国掀起开凿运河和修建铁路的高潮,保障了廉价且稳定的大宗货物运输,也为治理日益突出的粮食问题提供了条件。1839年反《谷物法》同盟在曼彻斯特建立,同盟认为《谷物法》抬高了粮食价格,导致工人无钱购买工业制造品,也阻碍了欧洲大陆进口曼彻斯特的纺织品。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谷物法》后,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小麦。1750年到1850年间,议会颁布法案推动了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大量荒地因被圈占而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提高了粮食产量。

注①:《谷物法》是英国1815年制定的限制谷物进口的法律,其目的是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谷物法》的实施,导致其他粮食输出国家对英国工业品提高关税。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析英国“粮食问题治理”的历史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持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粮食储备体系,开展粮食公路、铁路、水路多式联运,建立规范统一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继续稳定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国际农业研究机构建立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自2016年起,中国连续向亚非拉50余国提供紧急粮食援助,建立了30多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近千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粮食安全治理”。
5 . 里甲制

明朝初年,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管理的核心内容为里甲制。里长、甲首皆轮流担任,他们要负责管束所属人户,统计其丁、产变化状况,督促生产,调解纠纷。在设置里甲的基础上编造黄册,每里一册,登载该里110户的丁、口数以及年龄、财产状况。

明朝的正役以里甲为单位轮充,亦称里甲正役。里甲正役的主要工作,是协助粮长催征钱粮,协助官府维持治安、拘捕罪犯,办运上贡物料,支应官府公用等等。

随着赋役制度的改革,里甲制逐渐瓦解。明朝后期,开始采取新的户籍管理制度保甲制。其重点在维持地方治安,与金役无关,保甲的册籍只书写籍贯、丁口,不载财产状况和户籍类别。但里甲制并未取消,只是渐趋有名无实而已。清朝前期,里甲、保甲并存,里甲负责管理户籍,征收丁银,保甲负责维持治安。雍正时期赋役制度改革,里甲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渐与保甲合并。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里甲制的兴衰。
6 . 中古欧洲的文明。

材料   最简易的方法是从什么不是封建社会说起。虽然从血缘关系产生出来的各种义务在封建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封建社会并不只依赖血缘关系。更确切地说,严格意义上的封建关系纽带正是在血族关系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时候才发展起来的。此外,尽管凌驾于众多小权力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观念仍持续存在,但封建主义是与国家的极度衰弱、特别是与国家保护能力的衰弱同时发生的。

封建制度意味着一群卑微的人对少数豪强严格的经济从属。它在前一时期已经接受了罗马的农庄和日耳曼的农村首领制之后,扩大并巩固了这些人剥削人的方法,并且将获得土地收入的权利和行使权力的权利错综复杂地联系起来,从这一切中造就了中世纪的真正庄园。封建制度所做的这一切,部分地是为了服务于上帝的教士寡头集团的利益,但主要的是为了服务于武士寡头集团的利益。

——【法】M·布洛赫《封建社会》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022-11-08更新 | 2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

印欧人的迁徙延续了很长时间,大体上从公元前20世纪起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出现了一种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见下图)。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


——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两个地区,简述印欧人迁徙的状况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的演变

材料一   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

——黄纯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表

阶段1 秦朝至隋朝
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并且禁止私人和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
阶段2 唐朝
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
阶段3 宋朝至明朝
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铜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
阶段4 明朝和清朝(1840年前)
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最重要的货币。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形成银钱并用体制。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可以避免封建政府操纵货币搜刮人民。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大规模流通。但是,白银过度依赖进口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2)从材料二表格中选择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必须前后相继),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货币的变化及其影响。
9 . 远古禅让传统和传说

材料一   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发现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其中明确记述了“昔尧德衰,【舜】复偃塞丹朱(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也”,对尧舜禅让仁德、取民心赢天下只字未提,只谈到舜使用暴力篡夺君位。

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州的《郭店楚简》,成书年代为战国中期。其中称道尧舜禅让,“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己】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

材料二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

(1)举例说明材料一、材料二所使用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比较史料内容的异同。
(2)分析“禅让说”成为社会主流说法的原因。
10 . 全球联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葡萄牙人顺着夏季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果阿起航。船上装载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特产,以及产于美洲经里斯本转运来的白银货币。在澳门,他们把船上装载的白银和货物,都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绸、黄金、铅、锡、水银、糖、麝香、茯苓、棉纱、棉布等货物。第二年初夏,他们乘着季风前往日本长崎,把中国货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带着大量日本白银与少量日本货,趁着同年秋天的季风返回澳门。再用日本白银大量收购中国的生丝、丝绸、瓷器等商品,在第三年秋天,乘着季风返回印度果阿。

(2)阅读材料,简要描述葡萄牙人在亚洲的贸易路线,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中国和欧洲经济的影响。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果简表

20132019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04万亿美元增至1.34万亿美元。

20152019
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100个成员。
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4.4%。
20194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达成6大类283项务实成果。

20132020
中国先后与138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世界提供透明、公平的发展机会。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