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愚蠢的“权宜之计”一—“教皇子午线”的划定:数世纪前,当西班牙和葡萄牙为殖民利益吵闹不休时,教皇大笔一挥把世界地图划为两半,于是西班牙得到了美洲,而葡萄牙霸占了东半球。后因教皇偏袒,西班牙得寸进尺,几经变动,矛盾丛生。一条人为的分界线并不能够阻止其他国家对财富的争夺,随着新航路的进一步开辟,越来越多的国家(如荷、英、法)加入了探索新世界的行列,尤其是欧洲将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摘编自《全球通史(少年彩图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下列图片是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政漫画。


——摘自百度网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此后帝国主义各国间由于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及各种矛盾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体现了人类呼唤世界和平与要求共同发展的时代特征。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但人类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有人将地球比作一艘大船,190多个国家就是这艘大船的一个个船舱。中国方案倡导世界各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不同文明应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只有建设可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承载着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地球号”才能乘风破浪,平稳前行。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早期殖民国家“探索新世界”的手段。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手段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概述我们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何更适应时代潮流?
2022-08-04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史试题
2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服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竞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转折……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统区经济陷入困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其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辛亥革命的事业”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2023-01-12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2年,美国指责溯源链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否认,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国出动包括8艘航空母舰在内的183艘军舰和包括携带核武器的B--52轰炸机在内的大批飞机,将古巴“隔离”。美、苏军队都进入战备状态,并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是,美、苏对危机的处理谨慎,双方领导人多次通信,通过秘密谈判结束了危机。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漫画《古巴导弹危机》

材料二 赫鲁晚夫在回忆录《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美苏外交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
(2)在研究“古巴导弹危机”这一历史问题时,漫画和回忆录都具有史料价值,哪种史料价值更大?说明理由。
4 . 历史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叙事(叙事:叙述事情)。
英国历史教科书《工业、改革和帝国:英国17501900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
基本情况KS3阶段(对应中国的初一至初二年级),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初三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目录
第一章……第二章工业革命前的英国第三章从农场到工厂第四章交通如何改进的第五章发明的时代第六章可怕的城镇……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第二目瓦特与蒸汽机第三目火车的诞生

主要内容摘录
第五章:第一节“机器的兴起”,介绍不同类型的发明;第二节介绍“什么是工业革命以及它为什么会产生”,教科书写道:诺德·汤因比最早使用“工业革命”一词,“‘工业’是‘工作’的另一种说法,‘革命’是‘变化’的另一种说法。”“随着时间流逝,工业革命这个词不仅仅指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了,它现在被用来形容这个时代的整体的变革—人口、交通、城镇、医疗、科学与技术等的变化”。关于工业革命的起因,下设5个小目:更多的人口、英国获得了一个帝国、一些聪明的企业家、许多天才的发明、英国有大量的煤和铁。
第六章第三节“阶级行为”用漫画展示:富人春天在乡间狩猎,夏天在伦敦参加舞会欣赏歌剧,秋天外出射鸟,冬天去热带逍遥;穷人一年300天每天工作10小时。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介绍了纺织、冶金和采矿等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第三目“火车的诞生”第一段话介绍了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另一段话对工业革命进行总结: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等国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教科书辅助栏目:在补充瓦特的知识细节时融入德育教育。
活动与探究栏目:“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四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一下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摘编自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


(1)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英两国中学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的异同点,完成下表。
英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中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不同点叙事风格英国注重细节描写,叙事语言比较通俗
叙事的主要内容
叙事渗透的价值观中国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叙事的视角
相同点

(2)结合所学,解释中、英两国教科书中历史叙事不同的原因。
5 . 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通过对政治制度演变发展历史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清醒地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特点以及未来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ꞏ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1)图一漫画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政体最早是通过哪一部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以图二为例,简要说明美国确立的政治制度是如何确保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
(2)辛亥革命大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法制建设上的重要成就及意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
(4)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2020-01-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清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荡开……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93—1910年中国出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构成比重变化示意图(%)

年份

半制成品

制成品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893

28﹒4

0﹒1

53﹒4

2﹒5

1910

13﹒1

11﹒9

28﹒3

6﹒9

——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鹤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

——摘编自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何时开始“慢慢渗开”,据材料一概括推动其“慢慢渗开”的因素。
(2)据材料二,分析1893—1910年中国出口半制成品和制成品构成比重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1947年天津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外部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2019-07-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关注城市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有关城市化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鼓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供事,既无空虚之屋。”
——(宋)吴自牧《梦粱录》
(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在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中有哪些新变化。
材料二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2)上表中反映19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发生了怎样的流向?请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3)根据以上漫画,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不断加快进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材料四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郊区化或反城市化。其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城市生活更美好”建言献策?
2016-11-18更新 | 9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泰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二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事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材料三 (下图漫画)“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的话,你会帮助谁?”对这一问题,网上的观点不尽相同。有网友戏称:“俺会帮孔子吧,因为孔子弱。”“帮老子,老子天下第一的嘛。”“我是路过打酱油的,不关我事。”等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基本主张,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主张的提出,在当时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应?
(2)据材料二指出李贽的基本主张,,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3)读材料三,“如果老子和孔子有一天打架的话”,你会选择帮助谁呢?谈谈你的理由。
2016-11-18更新 | 8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年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选修)
9 . “冷战”是二十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代名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重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他们要求结束“冷战”。现在这种愿望已经如此强烈,以致一切国家的政府都不得不加以考虑了……自然财富、人们的劳动、科学的进步,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被用来准备战争。军事开支不断地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阻碍经济发展。在扩大贸易联系的道路上存在的障碍损害着普遍繁荣。国家主权和各民族自决权由于国家的内政经常受到干涉遭到了破坏。由于存在新旧军事条约以及在外国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和驻扎军队,使得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遭受着威胁。有人正企图利用“冷战”来为殖民统治辩护。他们正使用武力,在某些地区甚至用战争来蹂躏各国人民独立的权利。
——《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委员会莫斯科会议关于永远结束冷战的声明》(1959年)
材料二   历史漫画与地图

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英、法核试验场分布图
材料三   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必须得到切实遵循。
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消除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没有普遍发展和共同繁荣,世界难享太平。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一一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全世界的人都仇视‘冷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就如何处理国际关系、避免“冷战”再次出现谈谈你的看法。
2010-07-21更新 | 8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