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足够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在苏联的亚洲地区新建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大量的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建立航空工业、装备制造业等新的工业部门。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   19333月,罗斯福政府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完成了百万青年人的就业,建造防护林带、森林防火、防治病虫害等。19335月,由罗斯福提出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被国会通过,带动田纳西河流域的人民实现就近就业。在公共工程计划中明确设立了联邦艺术家计划、联邦作家计划、联邦戏剧计划,用以解决各类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的就业与贫困问题。专门设立全国青年管理处,指导帮助将近150万高中生、60万大学生找到了兼职工作。

——摘编自李平《罗斯福新政中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的工业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时期就业措施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苏、美恢复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2024-02-08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时期,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政府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都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拥有了行使决定的权力,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逆全球化重要时间轴


(注:TPP为美国所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贸易协定)

——摘编自万广华《“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投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另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逆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024-02-0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西方国家强调“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但在对海洋规则的理解上,各海洋强国存在严重的认识分歧。尤其在主权和安全理念方面,奉行霸权主义的美国与后发海洋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存在着较为尖锐的矛盾。国际秩序的建立或塑造离不开实力的支撑。

随着全球社会的发展,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由于海洋环境恶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发酵,人类正在迈入全方位认知、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时代。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以来海上格局演变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海上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3-07-10更新 | 2282次组卷 | 14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4 .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以杜鲁门政府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开端,其后美国逐渐开展了一系列的外援活动。美国对外援助的核心目标是维护自由民主制度和国家安全,以及树立美国的“大国形象”。与此相适应,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援助的项目重点是以经济援助为主,而区域重点主要以西欧为主,同时根据“以点带面”的原则,从地缘战略的角度划出一些重要战略国家。

——摘编自关春巧《杜鲁门时期美国对外援助体制的历史考察(1945-1952)》

材料二   基辛格认识到美国的实力是有限的……新的力量正在逐渐破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从严格意义上的军事实力来看,两个超级大国仍远居前列,但从另一些方面来看,世界已经变得更多极化:从经济上来说,现在至少有5个主要集团;在政治上,已经出现了更多的势力中心……他是欢迎这种变化的。在大国的协作中,相互保持平衡,谁也不统治谁,将出现一个比两极世界“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域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进步;特别通过一项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务的,其中包括最终实现共同防务政策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表明其共同性。

——《欧洲联盟条约》第一编第B条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美国外援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外援活动对西欧国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冷战格局下出现的“新的力量”有哪些?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联盟条约》的签署背景。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

——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材料三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相关企业、行业在全球市场主导之争也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和企业价值体系进行“围追堵截”的现象屡见不鲜。

西方某些组织、企业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来抹黑新疆棉,其真实意图是利用自身影响力破坏我国棉产业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棉产业只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不断转变经营观念,并采用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就一定能打破某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魔咒”,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编自牛方《新疆棉事件:热搜之后的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疆棉事件的启示。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

材料二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民得买卖”。平毁井田中间纵横的阡陌封疆,进一步破坏井田制。按土地多少征税,以法令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并可买卖。

——聂玉海《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怎样的土地制度?
(2)材料二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具有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内采取了怎样的方针?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这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积极应对,外交成就显著,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一个优秀剧目。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董永和七仙女唱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段歌词反映了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什么?
(2)自耕农经济在古代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3)歌词中描述了一幅相对安定的生活情景图,这种生活情景对后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忽辛是元朝回族著名的政治家,于1284年被授予云南诸路转运使。 1297年改任云南行省右丞,开始主政云南行省。此时云南行者内有梁王、云南王等宗室“诸王”,他们在食邑和王府管辖范困内有绝对权力,不受行省约来,广占良田和资源,使得民众“室无宁居”,而各王府的开支完全由行省承担。在行省左丞刘正的协助下,忽辛去掉梁王府“宿卫”的三分之二, 把他们重新编为民户,负担行省的徭役,同时按照军队的花名册,查实军需仓库所在地,分批支给军粮,禁绝官吏舞弊现象。忽辛还下令云南各府州县遍立庙学,选文学之士为教官,因此“文风大兴”。针时云南地方势力强大的现实,他不拘泥于成规。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关系,处决了暗中勾结外贼的马龙州土酋,劝服广南头人沙奴诚心归顺朝廷。总之, “一切病民之政,悉革而新之”。

——摘编自曹相 《元朝回族政治家忽辛在云南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忽辛治理云南的主要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忽辛治理云南的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圳被称为中国硅谷1980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位为经济特区。同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深圳蛇口首先喊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1987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正式颁布,催生了华为等一批高科技民营企业的诞生。1990年,深圳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城市精神。2001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深圳开展关于城市精神如何与时俱进的全城大讨论,深圳的城市精神再次概括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

——摘编自张一兵《深圳通史》

材料二     19762010年的美国硅谷。


时间重要事件
1976年乔布斯创办苹果电脑公司
1977年甲骨文成立
1983年第一台便携式电脑问世
1984年思科公司成立,这是硅谷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1991年万维网在互联网上首次出现,硅谷进入互联网时代
1993年万维网第一款浏览器Mosaic推出
1998年eBay在硅谷成立,谷歌成立
2001年维基百科成立
2003-2006年特斯拉,Facebook,Twitler等先后成立
2007年苹果公司的第一款iPhone问世,硅谷进入移动互联时代
2010年iPad问世,同年,智能手机年增长55%,全球销售2.6亿部

——根据[]克里斯托弗·克斯《创新生态密码:硅谷进化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决定建立深圳经济特区的现实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深圳与美国硅谷迅速发展的共同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