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力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秦王朝将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的交通建设视为执政要务之一、除了“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之外,还由中央直接主持,“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昊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汉书·贾山传》)。……政务军务紧急时,还可以通过驿传系统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赵充国自金城申请军事计划至汉宣帝批复后颁下,往返不过7天,驿递行速达到每天400公里以上。

——王子今《古代交通与秦汉文明》

材料三   19195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而这样的全国运动训练了国民的现代国家共同体意识。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安德森认为中国是“抽象的国家”的理由。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王朝加强对“抽象的国家”控制的措施。
(2)近代中国人自办电报始于何时何地?根据材料二、三、与古代“驿骑传递”相比,近代电信技术有哪些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024-04-07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4-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
2 . 巴尔干半岛曾是西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近代以来成为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的热点地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卫城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其规格和材质使其成为一座突显了雅典人财富、权力、品位与虔诚的历史遗迹。1975年,希腊政府启动了系统的雅典卫城修缮工程,建立了由跨学科顶尖专家组成的“雅典卫城保护委员会”,并提出“雅典卫城修缮计划”加以统筹。

——邱德华《建筑艺术赏析》

材料二:巴尔干民族为实现各自的伟大梦想坚持不懈的斗争,为巴尔干此后三十年的混乱局势埋下了隐患,尤其是俄国和欧洲为了各自的利益,分别站在巴尔干冲突国家的各自一边,使得局势更加复杂。19世纪,欧洲列强包括俄国、奥匈帝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纷纷觊觎奥斯曼帝国的“遗产”。

——师敏《巴尔干问题及其根源》

材料三:二战后,在的里雅斯特领土归属和建立巴尔干—多瑙河联邦问题上,苏南双方的矛盾逐渐公开。1948年6月,在南共未与会的情况下,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根据苏共的意图,通过了谴责南共的决议,无辜将它开除出情报局。6月29日,南共发表声明,对此反驳。苏南冲突后,南斯拉夫于20世纪50年代逐步创立以自治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处境,南斯拉夫采取“守中道”的外交政策,从而“使南斯拉夫在世界事务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使铁托作为国际政治家而享有一种独特的威望”。苏南冲突的发生打破了斯大林的神话传说,是东方阵营的第一次分化。

——张海霞《苏南关系研究(1918-1953)》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保护和修缮雅典卫城应遵守的思想,并阐述帕特农神庙成为雅典卫城主体建筑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巴尔干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试举一例说明巴尔干问题对国际形势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苏联和南斯拉夫冲突的时代背景,分析苏联和南斯拉夫冲突的历史影响。
2024-04-07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古拉街区位于柏林城中心的施普雷河北岸,是柏林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之一。二战中该街区遭到轰炸,除个别历史建筑外,其他建筑悉数化为废墟。

1970年代,东德当局对尼古拉街区的历史建筑进行“保存和重建”。最终,该街区被设计成为一个步行休闲区,以现代风格和手段表达传统德国旧城的风貌,使这一在战争中变成废墟的街区在柏林市民及游客心目中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德国众多战后重建方案中的一朵奇葩。

——丘博文张慧《拆除还是改造?欧洲历史城区保护的启示》

材料二   晚清时期,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逐渐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洋务运动的基地,由此造就了“中西合璧”的独特城市风貌。《辛丑条约》签订后,海河两岸共开辟了八国租界,各租界当局竞相大肆建设具有本国风格的建筑。此外,清廷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北洋政府时期的总统、总长、督军,还有一些巨商富贾、名流红角,他们都把天津视为建立“小公馆”和别墅的理想地点。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

2002年,天津对意大利风情街启动保护性开发,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街区内历史建筑全面整修。同时,发挥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功能,将其作为城市风情旅游的重点项目精心规划;2005年,天津颁布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013年起,将五大道等6个历史风貌建筑较为集中、历史文化遗存丰富的区域确认为首批风貌建筑保护区。

——刘茜陈建强《天津:唤醒历史文化街区的生命活力》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列举柏林尼古拉街区所见证的历史,概括该街区重建的经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天津成为“世界建筑博物馆”的历史原因,归纳天津街区改造的特点。
4 . 荣氏企业是中国近现代民营工业的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0年荣氏兄弟在无锡开办第一家面粉厂,后将创业基地由无锡延伸至上海,并扩展至全国诸多地区。从1914年至1922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且拓展到纺织行业,逐步形成了茂新面粉公司(4个工厂)福新面粉公司(8个工厂)中新纺织公司(9个工厂)为代表的荣氏工业体系。1925年,荣宗敬发表提倡国货宣言。抗战时期,无锡和上海的多家荣氏企业或被炸毁,或被日军军管;面临危局,荣氏审时度势,将位于汉口的中新四厂、福新五厂内迁至成都、宝鸡等地:整个抗战期间,荣氏企业没有一个和日伪合作。解放前夕,荣德生决心留在祖国继续经营企业,和工人们一起护厂,迎接解放。1949年,留在大陆的荣氏企业面临资金等困难,人民政府通过发放贷款等方法,对荣家企业予以大力扶持。荣德生的后代荣毅仁先生于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其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荣氏企业转变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企业,荣毅仁先生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刘大禹张珂《论荣氏企业成功之内核与当代价值》

材料二   1979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北京正式宣告成立,荣毅仁出任第一任董事长。该公司肩负起引进外资的重任,到1986年底,它在欧美各国成立分支机构,与60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往来,先后投资兴建了140多个企业。

——陈重伊《荣氏家族》要求: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荣氏企业的发展历程。

要求: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从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荣氏企业的发展历程。

2024-03-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5 . 在不断变革的国际格局中,国际法对于构建不同的国际秩序起到一定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格局是世界上主要力量或力量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国际格局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反映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为追求国家利益而展开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具有明显轮廓并对世界发展起重要影响的近现代国际格局逐步形成,第一次是17世纪40年代经历了欧洲30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里亚格局”;第二次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英俄普奥法多极格局,五极力量此消彼长,构成均势;第三次是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格局,这次的多极格局结构充满矛盾因而非常脆弱、短暂;第四次是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其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中心。这四次国际格局的转换都是在大规模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召开会议,是其意志妥协的产物。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材料二   在以往的几次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际法主要体现为国家协议的形式,其对国际秩序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每次格局交替时和既有的国际格局出现危机预兆时,作为大国维持自己既得利益并保障其将来的利益的工具,是大国意志妥协的产物,并不能反映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意愿,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旧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际法作为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础已经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通过国际法可以将国际社会各国对于构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意志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辅之以相关保障措施。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1)结合所学,从材料一的四个国际关系格局中任选其一进行评析。
(2)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二战后签订的国际法事例;并谈谈你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时务报》主要编创人员一览表

姓名籍贯出生年份身份教育背景
黄遵宪广东嘉应1848湖南按察使、创始人举人
汪康年浙江钱塘1860《时务报》经理进士
梁启超广东新会1873主编康有为弟子,举人
章炳麟浙江余杭1869编辑(曾任主笔)杭州诂经精舍受业8
严复福建侯官1854撰稿人、资助者、俄文馆总办毕业于伦敦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汪大钧浙江钱塘1862撰稿人、曾任广东候补道副贡生,汪康年堂弟
韩文举广东番禺1864撰稿人康有为弟子,监生
谭嗣同湖南浏阳1865撰稿人拜欧阳中鹄等为师,同时自学西学

材料二   2《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一览表

姓名籍贯出生年份身份教育背景
陈独秀安徽怀宁1879《新青年》创始人、北大文科学长秀才、“求是学堂”、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李大钊河北乐亭1889撰稿、北大教授永平府中学、北洋法政学校、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胡适安徽绩溪1891撰稿、北大教授上海梅溪学堂、上海中国公学、留学美国
易白沙湖南长沙1886撰稿少通儒家五经,常年安徽任教,有革命经历
刘半农江苏江阴1891撰稿、北大教授常州府中学、有革命经历
钱玄同浙江吴兴1887撰稿、北大教授上海南洋公学、留学日本、有革命经历
吴虞四川成都1872撰稿、北大教授20岁之前习传统之学,留学日本、有革命主张
鲁迅浙江绍兴1881撰稿、北大兼职讲师矿务铁路学堂、留学日本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清华《戊戌至五四中国报刊思想启蒙递嬗研究——以〈时务报〉〈新民丛报〉与〈新青年〉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时务报》《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从《时务报》到《新青年》主要编创人员的变化所体现的时代变迁。
7 . 跟着葛兆光学习历史解释。

材料   要有好的历史解释,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放宽历史的视野,把中国放到更大的亚洲、世界的背景里面去。1790年乾隆八十寿庆是清朝的重要事件。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思考,为什么在不同视野中,庆典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

中国史

角度

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精明强干的统治者的治理,到1790年举行盛大、铺张和奢华的庆典,似乎正是这个18世纪盛世的最好象征。

亚洲史

角度

朝贡圈内国家安南、朝鲜等派使团参加庆典。对于受到特别恩遇的安南国王及使团,朝鲜使臣相当不满。1790年,这个以大清为中心的朝贡圈实际上并不像乾隆想象的稳定和坚固。大清维持朝贡圈秩序的权威和力量,其实在日益衰退。

世界史

角度

朝鲜使臣在赴京途中看到繁华背后的困窘:“饥民之号丐者,至燕京相续,昨冬酷寒,皇城内冻死者甚众。”康乾盛世尽管可以数出好多成就,遗憾的是成就背后有阴影,这些阴影导致19世纪大清的“衰落”。就在乾隆志得意满的时候,中国之外的世界已发生根本转变,欧洲正从传统帝国逐渐转向现代国家。

——据葛兆光《朝贡圈最后的盛会》整理

(1)根据材料和所学,放宽历史的视野,解读乾隆八十寿庆的不同意义。
(2)以材料为范例,对辛亥革命的意义进行历史解释。
2024-03-22更新 | 169次组卷 | 5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适应在华贸易发展的需要,1864年,英商投资创立汇丰银行。1868年,该行已被公认为“在中国最为重要的公司”。19世纪七八年代以后,汇丰银行一家买卖的外汇数额,经常占上海外汇市场成交总额的60%-70%,其外汇买卖牌价成为中国外汇市场行情的准绳。从1874年到1890年,清政府共借外债26笔,汇丰银行一家贷了17笔,占70.04%,成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急先锋。1894年后,汇丰银行在承贷的外国银行中独占鳌头,并在每一笔对华贷款中,附加苛刻的条件,借此控制中国的税收存管等命脉。此外,汇丰银行营业即对外发行小额钞票,到1890年末,已达618万元,“与营业于东方各国之银行相比,则汇丰银行之兑换券流通数为最多”。

——摘编自姜建清、蒋立场《中国近代银行史》

材料二   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成立伊始,即大力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经募公债、代收税款、稳定货币发行。1915年中国银行试办外汇业务,后又增加外币贷款、经理政府外债等业务,与外国银行相抗衡。1928年后,中国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帮助经营困难的张裕酿酒公司、无锡荣氏申新纱厂渡过难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银行斥巨资扶助铁道、公路、煤矿和水利建设,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支持内地经济振兴,率先发展农业贷款。抗战爆发后,恐慌蔓延,引发提存和抢购外汇风潮,中国银行为平衡汇市共投入英镑797万磅、美元1442万元。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银行积极为国纾难,每年经收侨汇占全国侨汇总数的50%以上,有力支援了前线。

——摘编自宗良、孙雨心《百年中行金融报国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汇丰银行在中国迅速扩张的表现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银行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6年阿根廷宣告独立,然而独立战争并没有改变原有的经济社会结构,一小撮特权阶层占据大量土地,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英美等国与统治阶级相互勾结,大肆侵略和掠夺,“在这个国家将近一半的商人是外国人”。地方封建割据严重,国家处于动荡和纷争之中,权力被众多“考迪罗”瓜分。直到1861年,阿根廷才正式成为统一国家。

——摘编自林华《拉美国家独立后50年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爆发前夕,阿根廷通过发展初级产品出口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阿根廷的进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模式开始向“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转变。1946年,阿根廷政府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外资铁路国有化,并新建一系列基础设施。汽车、钢铁、石化等重工业发展迅速,食品加工、烟草、服装等轻工业也得到继续发展。至1949年,阿根廷年平均经济增长率接近6%,工业产量上升了25%。20世纪60年代以后,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工业化进程缓慢,制造业占商品出口比重过低,政府积累下大量外债等。民众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日益不满,并通过选举政治表达出来。新政府陆续出台贸易保护、高工资和高福利等社会政策,“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进一步陷入困境。

——摘编自董国辉《阿根廷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确立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分析阿根廷独立后迟迟没有实现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根廷工业化战略的特点及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为阿根廷现代化之路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3-06更新 | 68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天津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人买的土豆多数都是质量很差的,蔬菜也不新鲜,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肉又陈又硬,都是老畜的肉,甚至常常是病死或死畜的肉,并且往往已经半腐烂了。穷人即工人每花一文钱都得盘算一下,结果,所有这些掺假的甚至常常是有毒的食物都卖给了他们,把咸黄油冒充新鲜的出售,糖里面掺上米粉或其他价格便宜的东西,制肥皂时刷下的废弃物也掺上别的东西冒充糖卖,可可里面营掺有筛得很细的褐色粘土,把泡过的茶叶晒干烘焙然后当作好茶叶售卖。

(英国)社会正是在自己的成员最需要它援助的时候抛弃了他们,让他们去受命运的摆布……我坚决认为:现在已经间接地以个别小冲突的形式进行着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并在英国成为全面的和公开的战争。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1996年在英国发生的“疯牛病”事件使许多消费者谈“牛”色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员国际流动频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各国的轻济依存度日益加深。食品安全问题日渐成为世界各国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呼声日益高涨。当前,发达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和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仍很多薄弱。

——填编自李段《全球化背景下的食品安全:制度的建与国际合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恩格斯描述当时英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主观意图,简要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安全状况堪忧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简述推动强化食品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