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有机结合、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有机结合、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71日)

(1)根据材料一、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并简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试举两例说明。
2023-12-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城外阿波罗神庙墙上,铭刻着古希腊哲人的一句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体育就是人类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雅典在公元前8世纪形成奴隶制城邦,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推进社会发展。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体育思想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人类生活。

古希腊体育思想   

苏格拉底提醒雅典人要不懈地提高身体素质,“体育教育……让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而且,体育训练应该十分小心,并且要终其一生”。
柏拉图提倡进行简单而朴素的身体锻炼,认为青年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应该严格地受到音乐与体育的教育,借以成为优秀的卫国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显然预先应把儿童交给体育教师和角力教师,这些人分别能造就儿童的体质和教给他们身体方面的本领”。

——摘编自谭华、刘春燕主编《体育史》等

材料二   孔子在“六艺”教育中,重视体育活动教化作用。“射”“御”及“乐”中的“舞”,都是通过一定规范的身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礼”,即通过体育的形式培养学生尊重理法的习惯和精神。孔子体育思想是为理念服务的,这种理念是以“礼”为外壳,“仁”为内核的思想。在中国古代体育历史长河中,孔子体育思想起到了各家诸子都无法比拟的后世影响力。后世儒家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之更为成熟与完善。人们遵循孔子的体育思想,积极从事实用性体育运动,强身健体。

——摘编自王烈《基于“六艺”教育下孔子体育思想的阐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的体育思想,并简析其兴盛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雅典相比,我国古代体育思想展现出的特质,并简析孔子体育思想的意义。
2023-06-21更新 | 359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的程度……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被采用……工人开始参加各邦议会、市镇委员会以及工商仲裁法庭的选举;他们开始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由选举产生的职位……

——1895年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

材料二   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和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圣马丁教堂集会,声援1863年波兰人民起义。在这个大会上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在它的影响下,爆发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以上一切表明,在这一时期,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新的突破,提高到新的水平。到了19世纪80年代,建立了28个党,并涌现出一批有威望的工人运动领袖。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出席大会的有22个国家的工人代表,大会宣告了第二国际成立。

——摘编自伍德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概论(第四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无产阶级“崭新的斗争方式”,并结合所学分析采用这种斗争方式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9世纪后半期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特点并指出取得的具体成果。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在本土资源、技术能力上并不占优势,而颁发具有垄断性质的王室“保护令”使得大量技术工人移民至英国,使当时的英国从贫瘠的、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开始向工业国家转变;进入工业革命后,英国专利法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满足了发明人在立法中的需求,同时给予他们英雄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奖励,这使得英国一跃成为工业强国。

——摘编自张南《英国工业革命中专利法的演进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材料二:新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号角的吹响,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决策的实施触动了中华大地上的每一根神经,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应运而生。 1979年,邓小平访美,先后促成《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和《中美贸易协定》的签订,两国在协定中约 定,相互对知识产权实行全面保护。在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的同时,新中国启动了对著作权法、专 利法和商标法的起草工作,并成立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起草机构。1993年《反不正当竞 争法》颁布并实施。至此,一个与中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政治文明相匹配的知识产权法律架构 基本建成,形成以《宪法》为统帅,《民法通则》为支撑,知识产权单行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相互配合的格局。

——摘编自齐爱民、盘佳 《新中国成立后知识产权专业发展沿革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专利法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知识产权或专利权的认识。
2023-04-14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主管教育的文部省的经费是政府部门中最多的,公民教育经费在国家和地方行政费用中的比率始终占10%左右。1872年,明治政府颁布了新的《学制》,全力以赴普及国民教育。在初等教育基础牢固确立后,重点转为改进中等和高等教育,开始建立和发展现代科研事业,为日本的现代化培养和储备了十分充裕的人才。1886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师范教育令》,确立了两级师范体制。18963月,国会通过了《小学教员年功加薪国库补助法》,规定凡是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本薪一律加15% ,以后每增加5年加薪10% 。在这一时期,政府明确规定教师的社会地位“与一般官吏相同”,还建立健全了教师管理制度,把中等学校、师范学校以上的教师的任免权,上交中央政府,由文部大臣检定。

——摘编自李克《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青少年教育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奢侈风气上升到顶峰。奢侈风气的形成依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奢侈消费行为从而自然而然流露在日常衣食住行中,商人利用大规模生产模式满足人们的强烈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导致价格下跌、平民百姓争相购买的现象,最终奢侈品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品,奢侈消费成为一种流行风尚,奢侈消费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独立女性”以明清江南地区为中心,独立的购买力、独立的审美风尚、独立的经济权是当时女性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的表现,从而反过来带动女性进行奢侈消费。

——摘编自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时期江南妇女的消费文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奢侈风气引起了地方士绅的高度重视,他们积极行动起来,阐发禁奢思想,采取禁奢措施,意图革除民间奢侈风气。对于倡导禁奢的士绅们来说,禁止奢侈风气中的僭越行为,建立一个尊卑有序的社会是其目标。不同于官方禁奢令,士绅比官员更注重儒家礼仪的可操作性,他们试图将社会儒家礼仪与民间社会生活方式协调统一起来,并通过约束自我、家庭、宗族等方式,革除民间奢侈僭越的习俗。

——摘编自陈彩云《明清时期江南士绅的禁奢思想及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消费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士绅的禁奢表现。
2023-03-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西汉到隋唐,受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争的影响,儒家学者偏重于名物制度、章句训话,讲究师承家法,对经义本身却无多少争论,选官考试也不允许对义理内涵作自由发挥。这使治经道路愈走愈狭。儒学的正统地位也日益受到冲击。至北宋中期,儒学领域出现新现象,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学派众多的宋学。自此,儒学开始哲学化,并越出了单纯研究儒家经典的范围,成为包括经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在内的新学问,再度契合维护统治的需要,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文化也相应由中古形态向近代形态转轨。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在学术上的表现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化的趋势。中国文化的近代性并非全然由西方舶来,而是西学与中国自发的启蒙文化互相激荡、互相汇合的结果。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已运用数学语言并且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摘编自冯天输《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近代性转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中国思想文化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023-03-1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太学在政府初创时规模很小,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博士弟子50人。汉成帝末年“增弟子员三千人”。太学的教师称博士,其主要职责是“掌教弟子”,以教学为主,但政府遇到疑难问题时,博士也要提供咨询意见,要参加朝廷的政治、学术讨论,承担巡视地方政教的工作,还要对儒家经典进行校勘、注释和传播。兼教学机构与国家考试机构于一身的太学,不仅要引导校内学生专心攻读,而且要鼓励青年自学,校外人员参加太学考试也可以获得一定的资格和荣誉。这促进了汉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崇教乐学、尊师重道之风。

——摘编自王凌皓《汉代太学如何培养治国安邦之才》

材料二   唐末五代智璇等僧人为“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建起了“以居士类”的学舍。北宋“因袭增拓”而成岳麓书院。南宋初理学家张栻主教岳麓,以反对科举利禄之学、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当世的经世之才。朱熹自福建专程来访,并与张栻论学——史称“朱张会讲”。前来听讲者络绎不绝,时人称“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这加强了岳麓书院在南宋教育和学术上的地位,也推动了宋代理学和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

——摘编自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书院简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太学主要职能。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西汉太学相比,宋代张栻主教岳麓书院的教育教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小学生入学时间相对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教育经费来源有等级之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学校开设三类基本课程,一是识字,二是诗赋 , 三是经术(儒家经典)。后来,由于科举取士深入人心,学塾也重视制科文字(八股文)的习作,为科举考试作准备。另外,私塾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摘编自倪方六《中国古代小学怎么上》

材料二 学习生活:在劳力上劳心,教学做合一,追求实验生活即教育的真实性。以共生活共甘苦为原则,养成生活的正确意识和态度。

生活目标:康健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生产的技能,自由、平等、互助的精神。

学习方法:要认识每晚容易看见的恒星和行星十二颗以上,并能懂得风云雨露等自然现象的成因和人生的关系。会唱十二首新歌、会弄一种乐器、会表演六种话剧、会打六套拳术、会开留声机、电影机和无线电收音机。

—— 汪达之《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教育大纲》(1934年)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形成有利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入课本入课堂、入脑入心……2017年,历史学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出台。新课标注重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新增了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阐述,深化高中学生对人类发展基本脉络的认知。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相比,20世纪30年代淮安新安小学教育出现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代中国教育所体现的核心理念。
2023-03-0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连南县大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于1901年和1902年先后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提出他的“新史学”思想:“盖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以此论之,虽谓中国前者未尝有史,殆非为过……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中国之史,长于言事;西国之史,长于言政。言事者之所重,在一朝一姓兴亡之所由,谓之君史;言政者之所重,在一城一乡教养之所起,谓之民史。”“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            

——摘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二     梁启超:“欲创新史学,不可不先明史学之界说。欲知史学之界说,不可不先明历史之范围。今请析其条理而论述之。第一,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第二,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第三,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梁启超《新史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对传统史学的看法,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新史学”的特点及意图。
(3)综合以上材料,梁启超的“新史学”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