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差不多70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人民群众的身上。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

——摘编自《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

史料二   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至是乃因蒙古西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警醒。

——摘编自法国学者麦撒


【探究】两则史料对蒙古西征的评价其侧重点有何不同?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2024-03-21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规模宏大的莫高窟石窟中保存的精美壁画、雕塑,融汇了中国、印度、中亚乃至希腊文明等多种元素。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大批写本残卷。这批珍贵文书被闻讯而来的英、法、俄、日等国的所谓“探险家”劫走,仅有小部分留存于国内。文献时间跨度从晋到宋,唐朝的最多,总数在四万件以上,被称为敦煌文书。其内容以佛经为主,也有大量的儒家经典、官私文书以及道教、摩尼教、基督教的经典。除了汉文文献外,还有丝绸之路上许多民族所使用语言文字写成的文献,如藏文、梵文、于阗文、粟特文等文献。敦煌文书、敦煌石窟以及相关考古发现,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者,在20世纪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敦煌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敦煌学所依靠的史料有哪些?为什么敦煌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世界性学问?
2024-03-21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3 . 读教材P36“史料阅读”:根据材料,概括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的社会生活有哪些特点。
2024-03-1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4 . 读教材P16两幅图片“人首飞牛石雕”“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两幅图片内容反映了两河流域文明的什么特点?
2024-03-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5 . 读教材P39图片“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及文字说明:该广场反映了拉丁美洲文化有什么特点?蕴含着怎样的文化意义?

坐落在墨西哥城东北部特拉特洛尔科区的三文化广场,是一处著名的历史文化胜地。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文化遗址、西班牙殖民地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化的建筑。这三种建筑代表了三种文化,即古代印第安人的阿兹特克文化、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带来的欧洲文化以及墨西哥现代文化。它们奇妙地共存于一个广场上,因此广场得名“三文化广场”。
2024-03-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时,中国对外贸易、航海事业都很发达。7世纪初,在苏门答腊东南部建国的室利佛逝兴起后经常遣使来唐。唐代初年,诃陵国统一爪哇岛上的30多个部落后也和唐朝往来密切。室利佛逝当时是印度之外的世界佛教中心之一。唐朝时,中国高僧义净曾在室利佛逝居住十二三年;他所著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在室利佛逝写成而寄归中国的;中国高僧运期,精通古爪哇语,长居爪哇和室利佛逝并圆寂于此;据《新唐书·诃陵传》记载,唐代和尚会宁于公元665年到诃陵,居住10余年,翻译佛经。公元10世纪时,阿拉伯人马素提在《黄金牧地》一书中,记述了公元943年他经过苏门答腊时,看见许多中国人在岛上从事种植业。苏门答腊岛南部的众多中国人自称是在黄巢起义失败后避居这里的。自那时起,印尼华侨就豪迈地自称“唐人”,称祖国为“唐山”,把自己在海外的居住地称为“唐人街”。后世移居海外的华人多沿用这一称谓。下图为画家笔下的1940年雅加达班芝兰唐人街街景(局部)。


——摘编自薛秀霞《印尼华侨移民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历史上华人移居海外的原因并说明理由。
2024-03-1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7 . 读教材P88“史料阅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制定的影响。
2024-03-15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8 . 市场古已有之,在不同历史时期,它们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材料一   “左海门前酤酒市。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倾盖相逢拼一醉。双凫飞去人千里。”

——宋·苏轼《蝶恋花·过涟水军赠赵晦之》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当葡萄牙人获得澳门贸易的许可以后,澳门开始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重要商埠……1580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品,找到了一条通向墨西哥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就是驰名于历史的、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马尼拉大帆船运去的中国商品,特别是生丝与丝织品,在墨西哥、秘鲁、巴拿马、智利都成了抢手货,并且直接导致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以本地蚕丝为原料的丝织业的衰落。

“马尼拉大帆船”的货源来自福建沿海的自由贸易港——月港,由于它的繁荣,一直有“小苏杭”的美誉。随着贸易的发展,福建商人逐渐移居马尼拉,专门从事贸易中介以及其他工商业。因此史家评论说……“马尼拉大帆船”严格来说是运输中国货的大帆船。

——据樊树志《晚明的历史大变局——“全球化”贸易与白银资本》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分析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比较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与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2024-03-11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在古丝绸之路上,茶是极其重要的商贸物资之一。因此,丝绸之路又被称为“丝茶之路”。甚至有学者认为茶叶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位于亚洲东部的日本和朝鲜实际上与中国文化同源,就茶文化而言,日本和朝鲜早在唐代就开始向中国学习,至宋时日本和朝鲜国内已开始有饮茶之习。此外,南亚、东南亚诸国由于商贸往来和华侨的不断迁入,也有一定的饮茶需求。宋代的饮茶文化影响到日本、韩国等茶道的形成。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族语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摘编自张莉《宋代茶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其意义》


【探究】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2024-02-2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10 . 读教材P58“史料阅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2024-02-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