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从史料中探寻历史真相

材料一:匡济(即匡互生)从西院窗口将铁栅扭弯了两根(匡在年少时就练就了一手好内功……),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从缺口爬进去,摔开守卫的警察,将大门打开,群众便蜂拥而入。

——夏明钢《五四运动亲历记》

材料二:我身材较高,就踩在高师同学匡互生的肩上,爬上墙头,打破天窗,第一批跳入曹贼院内。我和同学把大门门锁砸碎,打开大门,于是,外面的同学一拥而入。

——陈尽民《回忆我在五四运动的战斗行列里》

材料三:当时与警察争执之际,竟将电灯打碎,电线走火,遂肇焚如。

——《字林西报》(1919年5月10日)

材料四:群众找不着曹汝霖更加气愤,有人在汽车房里找到一桶汽油,大家高喊“烧掉这个贼窝”。汽油泼在小火炉上,当时火就烧起来了。

——范云《五四那天》(发表于《北京日报》1957年5月4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关于火烧赵家楼,有不同的记载。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不同点。
(2)出现这些不同记载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3)要真正厘清这些细节的历史真相,我们该如何运用相关的史料?
2022-06-15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口述史是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

吴楚芳:(1952年)解放军工作组驻在村里,斗那些地主恶霸。……群众意见大的就斗他们(村里的保长、甲长),然后把田地分给农民。……田地是按人头分的,我们家分了四五亩田,劳动力包括我爸妈、我,还有两个弟弟。

吴华发:19541955年龙塘村成立互助组,分3个互助组。互助组开始时,都是十家八家一组。……我家是1955年年尾入组的。……1956年年头就联组了,成立一个低级社,就是初级社。……后来又分成两个队了,太龙(人名)一个队,麦甲子(人名)一个队。

何沛良:1981年村里开始尝试分田到户。我们夫妻俩有8亩水田、5亩蔗地、1亩多花生地,每年要交2200斤左右的余粮,很辛苦。农闲的时候我还是会去做木工。

——摘编自万向东主编《珠海红星村口述史》

试从上述口述史料中提取两条信息,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知识说明其史学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会悟(1898—1993年,浙江桐乡人)年轻时深受《新青年》杂志影响,曾激动地用白话文给陈独秀写信。陈独秀欣喜地回信“没想到我们的新思想影响到教会学堂了。”1920年,王会悟在上海结识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达,两人于1921年4月结成伉俪,婚礼就在陈独秀家的客厅里举办。中共一大召开前,李达是会议的具体筹划者,王会悟协助丈夫做筹备工作,开会期间作为会务人员参与了一大,特别是上海的会议被迫中断后,她勇敢提议,将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并始终在船上勇当“红船守护人”。后来,她一生致力于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毛泽东评价她是一个“真正的人”。后来王会悟将一大开会的经历整理成《“一大”在南湖开会的情况》的回忆录。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1964年一大代表董必武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诗

材料三

注:谢觉哉在日记里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谢觉哉后来解释,5个圆圈指“共产主义者”,因怕泄密,故用圆圈代替。发出这份“开会通知”的,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口述史料对研究建党历史的必要性和意义。
(2)说明材料二、三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外,举例说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留下的精神财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叙事塑造历史有历史学者认为,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往往具有“三重性”:作为历史学者眼中的历史事件本身,作为亲身经历者的切身感受,作为政治阶层的立场和价值诉求。

材料一:美国学者周锡瑞所著《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书目摘录(部分)

第一章   山东—义和团的故乡

山东的社会经济区

义和团的故乡

鲁西社会组织

山东士绅的分布

第二章   秘密宗教、义和拳和民间文化山东秘密宗教起义

刀枪不入和降神附体

晚清习拳者和秘密宗教

民间文化和农民村社

第三章   披着基督外衣的帝国主义

洋货进口的影响

……

材料二:

中国学者相蓝欣所著《义和团战争的起源》

书目摘录(部分)

第一章   清廷朝政的失衡
第二章   失控的洋人
第三章   德国式的帝国主义

   争夺势力范围与多变外交风云

……

   德国的炮舰政策与胶州湾事件

……

   清廷的困境与义和团的兴起

第五章   群情激愤的山东
第七章   威胁动武
第八章   通往冲突之路

……

材料三   “义和拳的纪律:不打人不抢老百姓的东西,就是和在教的间。”

——杨顺堂、杨高堂(山东德州小杨庄村民)1960年代采访口述

材料四   大臣刚毅认为“奉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中国近代史史料丛刊·义和团》

材料五   “见人即杀,亦不分辨,见有礼拜堂即放火烧之。”

——(英)普特南·威尔《庚子使馆被围记》

材料六:本年夏见,拳匪构乱,开衅友邦。……董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上谕》(1901年2月14日)

材料七: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义和团兴起的表述有何不同?
(2)分别概括材料三、四、五中亲历者眼中的义和团形象。
(3)材料六和材料七中对义和团的性质分别做了怎样的定位?
(4)综合以上三组材料,你如何认识义和团的“历史三重性”。
2023-12-05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时代与个人(上海15个区试卷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年来,口述史再次得到快速发展,它发掘、整理和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口述者:杨玉环,1939年出生,居住在沈阳市北陵乡上岗子村,9岁时曾到一户何姓人家做童养媳,解放时回到自己家里。

整理者:姚力。口述内容:

一过了年,家家户户男的去开会,写牌子、木头桩子,下头放粮、分地。我还记得大家分粮。老张家有钱有粮,但粮食、好东西都拉到城里去了,家里剩下老太太和我二姐。这个二姐是我大姑的女儿,原来也是童养媳,后来上了头(正式结了婚),但她当家的娶了二房,让她住磨坊,挺受气的。来了个八路军小丫头,到了老张家,告诉我们说:“粮食往外拿,往外搬,有啥拿啥。”我二姐却说:“就这些了。”我听了挺生气的,心想:“你怎么还向着他们说话呢?”小八路说:“这是什么粮食?好粮食呢?往外拿。”那年俺们家分了一垧(十亩)地,还分了三亩不好的,在壕沟外的坟圈那里,只能种荞麦,这日子就好了。1949年开春就自己种地了,就不上人家受那个气去了,心里头高兴劲就别说了。

1952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冬天就走上合作化道路了。开始入社,我二哥入了,我妈也入进去了,那都是自愿的。那时候,有钱人不愿意入,愿意自个干。我愿意入,到工作队登记,人家告诉我:“你不行,才十五岁,不够十六周岁,不到入社年龄。”我就说:“我今年不够,那这冬天能干活吗?你不得明年才干活吗?到了明年春天我不就十六岁了?”就这么给我写上了,不两天,就正式批准了,我就入社参加革命了。先是小组长,领着妇女干活。1957年又选我当妇女队长,管妇女工作,那时开会特别多,有时候是总支,有时候是共青团。晚上开会回来,得走八里路,还穿坟地。我啥思想你们知道吗?就是报恩思想。

--《老照片》(第57辑)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农村变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4-02-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历史社团在研究“明代山东境内京杭大运河兴衰与文教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时,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   元朝末年,山东境内的会通河段基本废弃不用。明永乐时,该河段得到重修,通航条件大有改善,漕运恢复。明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运河因黄河泛滥时有淤堵或冲溃。嘉靖、万历年间开凿了新的运河河道,疏通了会通河。至此,会通河段基本稳定下来。明清之交,战事频繁,运河失修。

——摘编自邹逸麟《山东运河历史地理问题初探》

材料二   京杭大运河带动沿线城市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人口迁居于此,如临清州“绅士、商民近百万口”,济宁州“其居民之鳞集而托处者不下数万家”。……“水陆交通,泉货聚集,实京师要会之地”,“与京津江浙互通有无,可得风气之先”。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尚文尚礼之风更甚。临清州“文教聿兴,科第接踵,衣冠文物甲于东方”,济宁州“士美秀有文,彬彬儒雅,……往来有亲睦之风,无暴戾恣睢之习”等。

——摘编自王瑞成《运河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材料三   明代山东运河区域书院增建、重建时间分布情况

朝代洪武建文永乐正统成化弘治正德
数量0022021
朝代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崇祯不详总计
数量1518001142

注:明代山东新建、修复书院共96所,其中有42所分布在运河流经州县及辐射地区。

——摘编自赵承福主编《山东教育通史》

(1)综合上述材料,从“书院”的视角,对于该课题可以得出怎样的研究结论?请你对该结论展开说明。
(2)除“书院”外,请你为该课题再提供一个研究视角。
(3)对于该课题的研究,你还可以补充哪些一手史料?
2024-02-0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中英礼仪之争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借为乾隆帝祝寿之名,出使清廷。

材料   清朝接待大臣向使团介绍觐见皇帝须按惯例行三跪九叩的礼仪时,双方产生分歧:清军机处档案汇编《英使马戛尔尼来聘案》记载中方的立场“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即国王亲自来朝者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等前来祝寿,自应遵天朝法度。”马戛尔尼在其访华日记中记载了对中方要求的态度: “敝使系西方独立国帝王所派之钦使,与贵国附庸国君主所遣贡使不同,贵国必欲以中国礼节相强,敝使抵死不敢奉教。”对于觐见具体细节,中英记载中描述不同:(一)《清史纪事本末》记载: “及抵京城,政府又强令于觐见时,行叩头礼。英使亦不欲以争执小节,妨害其推广商利之目的,悉遵例行之。” (二)当时跟随皇帝出巡的军机处章京管世铭曾对觐见场景作诗曰: “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并于诗下附注曰: “西洋英吉利国贡使不习跪拜,强之,止屈一膝。及至引对,不觉双跽(长跪)俯伏。” (三)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副使斯当东记录觐见场景: “特使马戛尔尼……至宝座之旁拾级而上,单腿下跪,简单致词,呈书信于皇帝手中。” (四)下图是英方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所绘的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的场景。被朝臣簇拥着正襟危坐于中央的乾隆皇帝面露威严,马戛尔尼单膝跪拜献上英王乔治三世亲笔信。注:此画是亚历山大在事后根据在场成员的口述绘制的。


对材料中的史料进行辨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中英礼仪之争的认识。
2024-01-20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迄今为止,人们所能认识并可以搜集、运用的史料大体有文献、实物、口述、图像等类别。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图中所示材料的史料类型。

示例:《东京梦华录》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日常生活与风俗人情,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2)请结合所学,指出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024-01-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银饼的史料价值银饼为考古文物,属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庸调银信息,可用于研究唐代赋役征收的方式,庸调除征收布帛外,亦可折纳银饼;银饼须署上相关人员名字、缴交须验明成色和重量,说明银饼铸造和赋役缴交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庸调上缴国库,说明庸调银具有国库金融储备功能;银饼錾文,还可用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设置南方经济发展、开元盛世景象和文字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1)请仿照银饼史料价值的撰写方式,说明唐代《金刚经》的史料价值。
(2)除上述材料外,要研究佛教传入的历史还可以借助哪些史料?请至少列出两例。
10 .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50多公里的海域。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舰扬威、超勇、致远、经远沉没于此海域。经水下考古实物资料证明“丹东一号”即为致远舰。以下是整理自考古报告中的内容。

舰体结构:水下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经远舰装甲较厚,明显与“丹东一号”不符,另两舰未使用穹甲结构。此外,“丹东一号”沉船还发现多个方形舷窗,方形舷窗只安装于致远舰及其姊妹舰靖远舰,其余舰均未安装,这是识别致远舰与其他甲午沉舰的重要标识物。

武器配备:致远舰的主要武器在“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中均有发现……超勇舰与致远舰武器配备区分明显。此外,加特林机枪铭牌上标注有“1886”,这正是致远舰的建造时间,铭牌上的产地也能与当时的公司名称对应。现日本三笠公园有一门同样型号的机关炮,为海战后日军从致远舰桅盘上拆卸。

餐具:共发现3个带有清晰“致远舰”标识的瓷盘及碎片。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圆形微标。

综合以上,并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档案和海域当地的口述史料,判定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列举“丹东一号”沉船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并论述“丹东一号”沉船的研究价值。
2022-08-16更新 | 358次组卷 | 5卷引用:周年热点05 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2024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周年热点追踪分析与预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