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   年7月,属于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申报月刊》为纪念其创刊周年,发行特大号中国 现代化问题号特辑,正式拉开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的序幕。下图为1933年第2卷所刊发文章中“现代化的方式路径”各种倾向所占分量(单位:篇)。

——摘编自黄敏《近代现代化强国梦的话语建构——以<申报>及<申报月刊>相关文章为例》

材料二   自晚清以来,在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时,就一直存在着中西文化之间的激烈争论。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强调指出,要动员群众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经济   建设事业,为夺取政权打下基础。“在现在的阶段上,经济建设必须是环绕着革命战争这个中心任务的。”艾思奇专门撰写文章《论中国的特殊性》,提出了向先进国家学习、向西方国家学习是必须的,但是中国也有中国的实际国情,不能盲目走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

——摘编自王术静《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关于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式路径选择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现代化的观点及其影响。
2024-05-3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甘肃省靖远县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一生中翻译了大量外国文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郭沫若创作生活二十五年,也就是新文化运动的二十五年,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反对旧礼教旧社会的战斗中,有着他这一位旗手;在当前反法西斯的战斗中,他仍然是那样挺身站在前面,发出对野蛮侵略者的诅咒。”

——1940年11月周恩来《纪念郭沫若先生创作二十五周年特刊》

书籍原作者出版时间
《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德国)初版于1922410日上海泰东图书局
《鲁拜集》欧玛尔·海亚姆(波斯)初版于192411日上海泰东图书局
《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河上肇(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初版于19255月商务印书馆
《政治经济学批判》卡尔·马克思(德国)初版于193112月上海神州国光社
《生命之科学》威尔斯(英国)初版于1934年商务印书局
《美术考古一世纪》德亚多尔夫·米海里司(德国)初版于19488月上海群益出版社

——摘自《郭沫若译作选》

材料二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以来,东西方文化就如同两条彩带缠绕在中华民族精神转型和发展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先贤们主动吸纳西方先进的价值理念,构建和充实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而翻译西方经典名著,宣扬域外先进精神理念,以此教化国人,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化转型,则是其中主要的途径之一。深谙其道的郭沫若也同样延续着相同的文化路径,将翻译活动作为自我文化建构的出发点。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沫若译作再版梳考》

(1)材料一对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帮助。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近代翻译活动。
2024-05-0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发表的纪念抗美援朝的文章

主要内容

来源

“我们出兵出国作战,既是出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义务,又是保卫祖国的正当行为……美国侵略者执意要发动战争,我们必须高举反对侵略的大旗,同朝鲜人民一起同美国侵略者作战。”杨勇《抗美援朝斗争的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十周年》,《人民日报》,19601024
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斗争中蕴含的“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需要很好地保持和继续发扬”。罗玉文、罗同松《民政部总政在京联合召开座谈会纪念志愿军赴朝参战40周年:强调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人民日报》,19901025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正是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从中获得现实和长远的教益,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人民日报》,20201023

——摘编自杜秀君《“抗美援朝”集体记忆与中国外交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战争的报道主要分为两个主题。一个主题是关注过去,通过对战争的回忆构建集体记忆。例如,2020111日题为《英雄气概感天动地重温抗美援朝战场文物背后的故事》的报道,通过一辆坦克、一把军号、一个苹果的故事,带领人们重温抗美援朝战场文物背后的故事,感知志愿军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的精神。另一主题是关注当下,焦点是如何传承抗美援朝精神。20201024日题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的报道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表评论,重申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现实意义,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奋勇前进。

——摘编自圣梦丽、张蓓《主流媒体对抗美援朝战争集体记忆的建构研究基于人民日报的内容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发表的纪念抗美援朝的文章的特点,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美援朝战争集体记忆构建的意义。
2024-05-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8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100周年之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国知识理论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者与自由知识分子通过发表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文章,其内容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成就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革命的介绍分析。纪念活动反映出了1948年知识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与发展的思考,以及自由知识分子从改良主义到马克思主义复杂的心路历程变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纪念活动注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释,而自由知识分子在纪念活动中则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关注较多。这一年,各民主党派与知识分子对待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态度都在悄然发生改变。

——摘编自贺金林、江东屹《1948年中国知识理论界的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

(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马克思主义百年纪念活动的政治意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后,随着东南亚地区各国家的发展,它们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加强。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所历凡三十余国”,每到一个国家,首先会见当地国王与官员,赠送丰厚的礼物,遵守当地的风俗。然后开展以“朝贡贸易”为主的贸易活动。同时还负有打击海盗,肃清海上航道,调节各国纠纷的重任。早在此之前,沿海商民就私造大船,运载金玉丝绸,下“南洋”贸易行商,有的甚至留居不归,以致当地“以商贩为生业,饮食、衣服皆仰北客,习北俗”。直到16世纪葡萄牙所绘马六甲地图,也到处标有“中国村”“中国溪”“中国山”等。

——摘编自《东南亚古代史:上古至16世纪初》

材料二   1905年,越南爱国志士潘佩珠曾在日本见到钦慕的梁启超,梁对他说:“我国与贵国地理历史两千余年密切甚于兄弟,岂有其兄立而视其弟之死而不救乎!”并告诫其“贵国不患无独立之日,但患无独立之民”。当越南的民族解放事业陷入低谷时,辛亥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了越南革命的大本营和大后方。潘佩珠等人在广州组建越南光复会并吸收大量华侨参加,提出“近者向中国学习,远者以欧美为师”。针对荷兰殖民统治残酷镇压印尼共产党人领导的民族大起义,1926年,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刊文《爪哇的暴动》:“告诉爪哇的兄弟们‘中国民众是同情于你们的,你们的斗争引起全东方的同情,继续你们的独立运动吧’。”

——摘编自余定邦《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友好交往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91年中国外长应邀参加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这是我国首次同东盟正式接触。
1997年江泽民主席在首届东盟—中国(10+1)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同意以和平方式而不诉诸威胁或使用武力,由直接相关的主权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解决他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端。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这是一个惠及19亿人口、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
2020年双方实现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格局。
2022年至今2022年11月,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发表《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二十周年联合声明》:致力于维护并营造有利环境,以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023年10月,作为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的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正式通车。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0~16世纪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积极关注和支持东南亚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友好交往的意义。
2023-12-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812月,中共中央委托中宣部等部门举办“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理论讨论会”。

19982月,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了大型展览《历史的丰碑——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7月,《人民日报》先后开辟了“喜看改革开放二十年”“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特稿”等专栏。1218日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大会,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召开改革开放纪念大会。

200812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一时期举办了以纪念改革开放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和全国美术优秀作品展。此外,国家还发行了金银纪念币和纪念邮票。新浪网以图文和视频的形式抒发对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之情。

201812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周年纪念具有了党和国家典礼的功能,主要表现为追思性、庆祝性的典礼仪式,这些仪式作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与改革开放的奋斗历程一道发挥着特殊的历史作用。

——摘编自徐沐熙《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历史变迁与逻辑演进》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周年纪念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党和国家举办改革开放周年纪念活动的作用。
2024-04-01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93日)

材料二   小华同学在学完第2223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相关内容后,开列了一份史事清单。

抗日战争史事清单①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
②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③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
④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⑤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多方面因素。
(2)阅读材料一、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转折点”“新征程”?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小华同学开列的这份史事清单予以简要评述。
8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帝国主义各国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便更加激烈,而此时的中国成了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殖民地的对象。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日本逼迫中国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最终知识分子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摘编自马冰《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背景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11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了序幕。这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先进分子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的一次伟大而艰辛探索。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戊戌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
(3)上述两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等思想主张。而对于和的主张,西周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孟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中华先进传统文化又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   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一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三   纽约市是联合国所在地。联合国总部就建在曼哈顿岛中部。但纽约市即使没有联合国总部,也是一个世界的缩影。这个市里的移民来自世界各地,本身就已经是一个联合国了。联合国将总部设在这里真是选对了地方,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能像纽约这样种族多元化。但在这里你更感觉到美国像一盘大色拉,西红柿还是西红柿,土豆还是土豆。这里,中国人在中国城里用筷子吃饭,而黑人深夜在哈林区里闲逛,法国人则聚集在曼哈顿的中上城。

——摘编自新华网《剖析美国移民文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感觉美国像一盘大色拉"的理由?
2021-05-14更新 | 266次组卷 | 5卷引用:【好题汇编】选必2+选必3(高频非选择题6题)(天津专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物,是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宋辽夏金时期的文物异常丰富,弥足珍贵。这一时期文化发达,以宋朝为中心的印刷业高度繁荣。同时,辽、夏、金都创制了民族文字,西夏出土的西夏文古籍甚多,其中包括很多译自汉文的著作,最大量的是译自汉文的佛经,辽、金还仿《开宝藏》刻印汉文大藏经,而未刻民族文字大藏经。出土的石碑或墓志上,真实地记录了那一时代的历史,如《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中有人名“浑嵬名遇”,莫高窟61窟题记有“翟嵬名九”,榆林窟1213窟之间的题记有“张讹三茂”等。这些姓氏第一个音节为汉姓,第二、三个音节为番姓。在存世的塔寺建筑中,北宋开封的开宝寺塔、北京的辽代天宁寺塔、银川的西夏承天寺塔、山西应县的金代佛宫寺释迦塔等,建筑宏伟,各具特色,在中国的佛塔中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可以说,这一时期存留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出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史、科技史上的黄金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史金波《宋辽夏金时期的文物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普洱专区民族关系极为复杂,民族工作极为繁重,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斗争十分艰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庆典之际,党和政府组织全国少数民族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周年庆典观礼。19508月,普洱专区傣、佤、拉祜、哈尼、布朗、保僳等35名民族头人及代表参加西南民族代表团,一路北上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观礼之后,代表团又先后到天津、上海、南京、重庆等大城市参观访问。此后,于195111日,按照佤族、傣族盟誓习俗,举行镖牛、喝咒水仪式,48名民族兄弟代表分别用傣文、拉祜文、汉文签名盟誓立碑:“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镖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摘编自王德强、袁智中、陈卫东编著《亲历与见证:民族团结誓词碑口述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辽夏金时期文物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团结哲词碑立碑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民族政策的认识。
2024-06-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