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编纂并实施的民事类部分法律文件


◆1980年,修订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实行计划生育、保护老年人权益、夫妻约定财产制等新规定。
◆1981年,《经济合同法》的实施确立了中国的经济合同体制。
◆1985年,《涉外经济合同法》突出保障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986年,《民法通则》获得通过,它规定了各个民事领域的一般规则,可谓“微缩版”民法典。
◆1999年10月,正值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不断推进之时,《合同法》应运而生。节约交易成本,对产权的清晰界定,是《合同法》立法的基础。
◆2007年3月,《物权法》的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民法典向诞生迈出关键一步,包含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附则等内容。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的出台标志着《民法典》编纂的“两步走”方案(先定总则、再编纂各分编)已完成了“第一步”。
◆2019年12月20日,《民法典(草案)》公布,共有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加上附则共1260条。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整理自刘淑波、周秀娟《改革开放
40年我国民法的发展与展望》


阅读材料,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商品、服务、资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和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更具有整体性的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然而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当日,墨西哥就爆发了历时十多年的底层抗争运动,“打响了反全球化运动的第一枪”。随即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2019年美国边境修墙、控制移民,2020年英国成功脱欧,反全球化运动愈演愈烈,“全球化进入了倒车模式”。但也要清楚知道,反全球化并非全球化的对立面,而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大多数“反全球化”势力并非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反对其中不合理、不公正的部分。正如学者庞中英所言,“反全球化是让全球化的脚步走向更加公平、公正、自由的方向。”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3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

材料   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发言,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三个中国”说】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7月1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材料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出,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三个中国”:

阶段

时间

特征

“中国之中国”

黄帝以迄秦之一统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竟自团结之时代也。其最主要者,在战胜土著之蜜族,而有力者及其功臣子弟分据各要地。由酋长而变为封建,复次第兼并。

“亚洲之中国”

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也。又中央集权之制度,日就完整,君主专制政体全盛之时代也。

“世界之中国”

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

——摘编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从考古看中国》


“三个中国”并非截然断裂或相互隔绝,而是在发展与变迁乃至断裂中仍旧顽强呈现自身连续性。围绕“三个中国”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7更新 | 17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国都省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地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结合某一具体时期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6 . 1915年,梁启超有感于民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屈辱,写下《痛定罪言》一文,文章题目表明不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认为欲雪国耻,关键在“我辈之自新”:“斯乃真顾亭林(顾炎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家兴亡   匹夫之责

人物简介
王进喜
(1923——1970)
中共党员,工人,劳动模范。他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首先提出“(钻井进尺)月上千(米),年上万。1959年,创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一年的进尺相当于旧中国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20世纪60年代,率领1205支钻井队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最高纪录,被誉为“铁人”。
袁隆平无党派人士,科学家。1961年,袁隆平经研究发现了一株天然杂交水稻,当时正值全国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技击败饥荒。1965年,他在14000多个稻穗中逐穗检查到6株不育株,此后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彻底推翻了传统经典理论即米丘林,李森科的“无性杂交”学说。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成功研制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为粮食持续稳定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钟南山中共党员,呼吸病学专家,2003年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根据材料提供的三个人物,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建国以来15次阅兵首长指示(局部)简表

时间阅兵首长长所做指示内容要点
1949年朱德庆祝军事胜利、指示战斗任务、提出命令(军事解放与镇压反革命)
1953年朱德庆祝朝鲜战争胜利、致谢中苏友谊、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命令(加强国防军事建设、军事解放、学习苏联)
1954年彭德怀庆祝与总结五年来建设成果、宣告国家武装写入宪法、提出命令(加强国防军事建设、军事解放、学习苏联)
19551956年彭德怀回顾与总结建设成果、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命令(加强国防军事建设、军事解放)
1959年林彪回顾与总结十年建设成果、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命令(着重政治学习、加强国防军事建设、支援人民参与大跃进)
1984年邓小平回顾历史、总结国家建设成果、对外开放与维护和平、和平统一
1999年江泽民回顾历史、坚定政治立场、和平统一、独立自主外交与维护和.平、团结人民、未来发展展望
2009年胡锦涛
2019年习近平

——据许农合《国庆大阅兵》等


阅读材料,从阅兵首长指示内容的演变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2-02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21-22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8 . 民法典正式施行是中国人民民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部分)

20世纪五
六十年代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文革开始后,中国立法、司法和法学研究完全中断。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
1979年,开始新中国第三次民法典起草。八十年代先后出台《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民法通则》。
20世纪九
十年代
为适应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的要求,1993年开始起草《合同法》,1998年开始起草《物权法》。
21世纪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11日起施行。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发展脉络梳理》

从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2-15更新 | 495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长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以来,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任务。某同学参加了学校主题为“讲好长江故事”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笔记一2020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笔记二荆楚文化是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明早期,湖北以其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特征,逐渐形成了崇尚 自然、富于浪漫想象、人与自然深度和.谐的文化理念:在近代历史变革中,湖北也是长江流域的首倡之地,处于时代潮流的中心。在同西方接触过程中,湖北人精研西学,走出长江,勤劳付出,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打造荆楚文化

大品牌的思路与建议》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围绕“讲好长江故事”,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要求:古今不限、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有力)
2024-03-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