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学者总结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地域分布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段

基本特征

地域分布

1860—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起步期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开埠口岸。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工业分布不局限于上述开埠口岸,在成都、基隆、安庆、北京、兰州等地均有分布。
1895—1900年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加速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沿线和东北各开埠口岸,东北工业开始有了明显的增加。
1901—1914年中国近代工业首次快速发展期由沿海向内地扩散,东部沿海、沿江区域及铁路沿线区域的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大工业城市的附近出现了次一级的工业中心。
1915—1936年中国近代工业稳速增长期多集中在沿海、沿江及铁路沿线各城市,尤其是上海、华北、东北、珠江三角洲、武汉等区域工业集聚趋势增强。

——摘编自刘静《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几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一直围绕着几个主题展开:“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世界格局变化”。

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3-27更新 | 20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堰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史学理论与研究路径。

中国世界史学界在全球史领域提出了三种新的研究路径。第一种是吴于廑提出的整体世界史观,“强调从联系的、整体的高度把握世界历史的演进,以“分散到整体”概括其趋势,着重展示人类历史的横向剖面”。第二种是罗荣渠构建的现代化史观,“以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为立足点,认识到人类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宏观地架构起‘一元多线’的历史发展框架”。第三种是彭树智和马克在进行的文明研究。彭树智的“文明交往论”,构建了“认识、理解全球化文明历程的思维坐标和理论平台”;马克森主编出版了《世界文明史》,提出文明史虽然和通史很难分开,但“文明史不同于世界史,它所研究的单位是各个文明,是在历史长河中各文明的流动、发展、变化”。这三种研究路径被视作“中国世界史学界20多年来的进步和成熟的标志”。可以说,这是中国全球史理论与方法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成果。

——摘编自董欣洁《中国全球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选取一种全球史研究路径,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史实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 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济与科技革命战争或剧变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国】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整理

提取如表中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6 . 历史地图往往蕴含政治、思想、文化等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对比“唐代诗人分布图”和“宋代词人分布图”,从中找出两个变化趋势,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


上表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6高一·全国·课时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

(单位:%)

择偶标准1948~1966年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5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513.9
学历10.611.712.625.3
职业17.825.828.240.7
籍贯4.24.96.74.1


上表反映了我国青年人择偶标准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根据材料,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方针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施背景方面予以简要说明。(说明:只答一种变化趋势即可。要求史实准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指出,国际自由贸易是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的基本准则。工业革命以来,国际贸易的主要倡导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再到分散化发展的变化趋势。

——据“百度百科”等整理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国际贸易主要倡导国的三种变化趋势,任选一种分析其出现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