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历史地图往往蕴含政治、思想、文化等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对比“唐代诗人分布图”和“宋代词人分布图”,从中找出两个变化趋势,并解释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


上表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在国际斗争中,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坚持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在建国后的三四年中,我国同苏联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签订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及其他各种专项协定和议定书等,共达110多种,而与其他国家订立的各种协定,总共才二三十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对象中,既包括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根据材料,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方针的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施背景方面予以简要说明。(说明:只答一种变化趋势即可。要求史实准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指出,国际自由贸易是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的基本准则。工业革命以来,国际贸易的主要倡导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再到分散化发展的变化趋势。

——据“百度百科”等整理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国际贸易主要倡导国的三种变化趋势,任选一种分析其出现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5 . 【粮食安全】粮食与人类生产和发展息息相关,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材料一 对外粮食援助在国际社会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涉及政治考量、经济权衡、农业实力、安全战略等因素。美国的对外粮食援助由来已久。

时间事件目的
1947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日本等国家运送粮食农产品等,促使这些国家和地
区经济发展,巩固美国的政治领导地位
1951实行《共同安全法》用粮食等农产品配合军事“援助”,作为实行侵略政策的工
1954国会通过第480
公法
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粮食援助,力图使其在粮食上依赖美国,
在国内外政策上受美国控制,并把他们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内
1974通过《杰克逊一瓦
尼克修正案》
以削减粮食等供应相威胁,要求苏联在中东问题上向美国
让步
1980卡特总统对苏联采
取部分粮食禁运
制裁苏联对阿富汗的侵略行为

——据魏嵩寿《关于美苏粮食贸易问题》整理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众多贫困人口膳食结构单一,淀粉类食物的热量在能量中占的比例高,营养质量低,主要集中在南亚及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在世界饥饿重点地区,营养不足人口有35个国家的6000万人面临着粮食紧急状况,其中有16个国家由于自然灾害、内战和冲突,粮食紧急形势更为严重。同时,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小农业生产者经营规模越来越不稳定,世界粮食的可供应量及稳定性都有所下降。因此,世界和各国政府、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采取重大措施,以在新世纪实现和确保可持续粮食安全。

——摘编自丁声俊、朱立志《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现状》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角度,对二战后粮食安全问题作出合理的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论述充分。)
2023-01-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治理”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出现的次数

时期次数
春秋战国2
秦汉24
三国两晋南北朝20
隋唐103
五代、宋68
元明清364
摘编自方涛《治理内涵解析》“治理”在古代汉语当中,含有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百姓渴望和追求良政、善治的意思。从上表中任选两个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两个时期间国家治理的演进趋势。(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期,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国际格局与新兴力量】

“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格局不断发展、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50—70年代世界新兴力量的崛起

1.20世纪50年代,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
3.1957年,中国完成“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4.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它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极格局对峙的主要表现。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大事记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48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定书》开始实施
194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运行
1946年世界银行正式运行
1945年纽伦堡审判开始
1945年联合国成立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0-01-14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清江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不可阻挡的趋势中,源于西方文明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强行推行它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基本制度,使得其与源于不同文明的各个国家按照自己的选择进行发展的矛盾正在全面展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军事上,以美因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保持绝对优势,对走不同道路的国家进行威慑、胁迫甚至战争;在政治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力图通过施压、扶持代理人、接触的方式来改变那些非西方文明国家的政权和发展方向:在经济上,西方国家通过制定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利用金融手段来造成不平等的发展环境,获取不对称甚至不正当的利益;在文化上,通过所掌握的学术上、政治上的话语权,对非西方文明国家进行渗透、宣扬西方意识形态,为“颜色革命”创造案件。

——摘编自周建明、焦世新:《从东西矛盾到西方与多元文明的矛盾》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围绕材料中所给的表现中的任意一方面,结合世界现代史的有关知
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学者耿云志先生指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是由基本封闭的孔子与儒学为一尊的封建文化转变为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与民主自由法治相结合的近代文化。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开放文化观念、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加速了向近代文化的转型,其后半个世纪在徘徊中进步。这百余年的经历,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性的飞跃。在认识中国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学习与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人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充满信心。

——摘编自裘士京、薛来《中西文化差异与观念变化——近代文化转型中的进步》

结合材料,选取中国近现代史整体或某一时期对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