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下,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牛顿力学到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哪种科技或者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最大。(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2021-02-0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简介
伏尔泰
(1694-1778)
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伏尔泰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发扬理性,就是推动历史;蒙蔽理性,就是阻碍进步”。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亚当·斯密
(1723-1790)
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都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达到并非出于其本意的目的”,他期望在自律的个人自由基础上建立起一种自发调节的社会经济秩序,因而倡导一种“自然的、简单明了的自由体系”。在其中,政府只需维持和平,建立和维持一个严密的执法体制,以及提供教育和其他最低限度的公共事业。他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
狄更斯
(1812-1870
狄更斯,英国作家。他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厂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等。他代表作有《雾都孤儿》《艰难时世》《双城记》等。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越的贡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3 . 西方对“人”的看法

材料   5世纪至20世纪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时间西方人对“人”的看法
5世纪被称为基督教“圣人”的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论述神圣的照管及人类的历史,提醒神的国度是属灵及永垂不朽的,而并非是这世界任一国家能取代的(注:《上帝之城》后来成为基督教的经典之一)。
16世纪拉伯雷在《巨人传》中人物之一的高康大,刚刚出生时一天要吃一万七千多头奶牛的奶,不到两岁就长了一个十八层的下巴。从三岁到五岁,他的生活就是喝、吃、睡;吃、睡、喝;睡、喝、吃。
18世纪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必须通过人去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去研究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人。”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邦联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186311日后当被解放。”18651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其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畜奴行为。
20世纪前期19147月,大约2379万女性公民中,就业总数为590万;到19187月,就业妇女总数达83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自愿为国效力。1918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法案,600万年满30岁的女户主获得选举权;1927年,英国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西方人对“人”的看法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郑观应在《女教》中认为女子无学是中国“礼教之不讲,政化之所由日衰也”的社会根源,呼吁政府“通饬各省,广立女塾,使女子皆人塾读书”,“易裹足之功,改而就学”,则中国可以“兴利去弊,强盛有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郑观应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2-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新清史”论争起于1996年,罗友枝(美国匹兹堡大学中国史日裔女教授)与何炳棣1967年《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关于清朝“汉化”的论点引起的论战,是为“新清史”的宣言。

材料一1998年,美籍日裔学者罗友枝在其著作《最后的皇朝:清代皇家机构的社会史》中再度表达一种超越“中国史”的观点。她主要论述的是,清朝能够成功维持三百年的统治,主要原因并非何炳棣等人所说的“汉化”或者“中国化”,而是满族作为一个入主中原的群体,不仅依赖保持本身的特点,实施异于汉族的统治方式,而且有效地得到了蒙古等非汉族的支持,从这一点上来说,清朝统治者是以中亚诸族的大汗身份,而不是中国传统皇帝,满族只是利用了儒家的东西。所以,满清帝国和中国并非同义词,而是一个超越了“中国”的帝国。

材料二 雍正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元清合“中国”与“塞外之一统”此二者为一体的国家建构模式,其实就是从中华帝国的边疆区域发展出来的内亚边疆帝国的国家建构模式。这一模式起始于辽,承袭于金,发展于元,成熟于清。

——姚大力《追寻“我们”的根源》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罗友枝“新清史”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1-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第三代皇帝清世祖(顺治)定鼎中原、基本统一全国之后,到第四至六代皇帝清圣祖、世宗、高宗(年号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在位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清朝统治进入了鼎盛阶段,通常被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王朝“回光返照”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

康、雍、乾三朝又为我们留下了何种精神遗产呢?不可否认,清人雄健尚武,开拓疆土,吾国今日之广大疆域,多赖清人之武功。清人整理、研究文化遗产的苦功,也令后人钦佩。乾嘉学者的研究及《四库全书》等的编修,为后世学者提供了极大便利。清人在文学上(尤其是小说)的成就也不可磨灭。然而,清人给我们留下的负面的遗产,至少有三个方面,同样令人难以忘怀。其一,是清人的民族压服政策。其二,是清人的极端专制主义。其三,是清人的思想钳制政策。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李华川《“康乾盛世”说渊源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他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地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的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上述这些情形,就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的新的变化的又一个方面,就是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根据材料,结合近代中国历史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毛泽东这段论述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

材料二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材料三   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不是关于这个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问题,身后世界的问题。任何神学的东西,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觉醒了,那么神学的东西不管多么貌似强大,都是不堪一击的非常脆弱的。……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是教权。……一个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就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西方封建时代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相信可以把现实世界治理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这样,儒家经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之深、力量之韧是罕见的。……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1)材料一中“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
(3)根据材料三,论证“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这一观点。
9 . 黄金时代总是为人们所称道,探索历史中的黄金时代,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积累财富,世袭贵族统治瓦解后各种新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纷纷涌现……春秋战国的吞并战争在公元前三世纪结束时,大黄金时代达到巅峰。
——据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1901——1928年天津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清政府)在“实业救国”的社会议论压力下发布“新政”上谕,颁布了一些促进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如设立专门管理工商业和教育事务的机构,制定各种政策性鼓励兴办工商业的章程。附近农村剩余人口流向城市,成为兴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附近农村成为企业商品的销售市场。大规模收回“利权运动”使外货输入量急剧下降。新政时期华北局势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乱。后来,一战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大量牵制了列强力量,各界人士的反帝斗争和抵制洋货运动,都给它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据陈迪新《天津近代工业的黄金时期工业概况及原因浅析》
材料三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迅速发展转型,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出身高贵、温文尔雅、衣食无忧、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尚。
——据李增、龙瑞翠《英国“黄金时代”道德风尚之流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黄金时代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表述明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