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实上,五千年来,多民族统一国家“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的进程可概分为三个阶段:夏商周“三代”酋邦制及宗法封建的松散统一、秦汉以降郡县制“中国一统”和元明清“华夷一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中,既有汉族及其先进文明的基础性贡献和积极进取,又有诸兄弟民族的文明基因增益和历史主动性。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顺应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潮流,且用行动昭示: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携手创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携手推动缔造多民族复合共同体之“巨大中国”。由是,“古代华夏渐渐成了近世中国”。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多民族统一封建国家的形成”为话题,谈谈你对材料中相关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详细,史论结合)
2024-01-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图中任选两个史实,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其发展过程并谈谈你的认识。(要求:明确列出所选史实,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七会议上集中讨论了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毛泽东提出“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这次会议,解决了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分清了一些人的功过,纠正了一批冤案、错案、假案。这是解放思想的需要。目前正是为了向前看,正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发展的伟大历程中经历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其中某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理解。(要求:观点正确,史实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20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龙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凯歌行进的时期》是林蕴晖等著,198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491989年的中国》中的第一本,出版后影响较大,曾多次印刷。

该书忠实地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奠基,新中国成立前三年经济恢复伟大成就,以及19531956年创业探索的艰难历程,书中对新中国诞生,国民经济恢复,人民政权的巩固,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第一部宪法的诞生,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平外交的成就等作了详细探究。

书中谈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中共八大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只有7年时间……这7年,无论从实现了祖国大陆的完整统一和社会的政治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以及人民得到的实惠,科学、文教事业的发展等等,都可以说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辉煌成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书作者将其命名为《凯歌行进的时期》的理解。(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2-19更新 | 689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求同存异——老精神的新应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其利,故曰不和也”

——何晏《论语集解》

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周恩来19554月在万隆会议上即席发言,开宗明义地郑重申明,“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孙信、李健《求同存异原则溯源》

邓小平指出: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他正是用求同存异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台湾、香港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他同样是用这种新方法来解决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李元光《论“一国两制”的哲学内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老精神的新应用”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0更新 | 490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利奥波德.冯.兰克用丰富的历史和道德感强调权势斗争下生动丰富的文明发展内涵。他认为历史并非是乍看来的那样混乱、战争和国家的无规则兴亡,它包含着精神的、道德的、赋予生命的和创造性的力量;在这些力量的互相作用和交替中,在它们的勃勃生机以及衰落和包含更丰富内容、更高价值和更广范围的更生中,蕴藏着世界历史的秘密。


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兰克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9-05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利奥波德·冯·兰克,19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近代客观主义历史学派之父。他首次揭示了现代国际体系的常在机理和运动模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利奥波德·冯·兰克用丰富的历史和道德感强调权势斗争底下生动丰富的文明发展内涵。他认为历史并非是乍看来的那样混乱、战争和国家的无规则兴亡,它包含着精神的、道德的、赋予生命的和创造性的力量;在这些力量的互相作用和交替中,在它们的勃勃生机以及衰落和包含更丰富内容、更高价值和更广范围的更生中,蕴藏着世界历史的秘密。


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兰克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给在延安学习的妻子刘志兰写了最后一封信,同年5月25日,他便在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

他在信中写道: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带给你几个字。乔迁同志那批过路的人,在几天前已安全通过敌之封锁线了.很快可以到达延安,想不久你便可看到我的信。此间一切正常,唯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暗三个人分在三处,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我虽如此爱太北,但是时局有变,你可大胆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有空便多写信给我。又自本区开始扫荡,同付你。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根据材判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共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00年,约五分之一的英国人口住在城镇,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庞大的乡村社会被城市化了。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又加剧了环境污染。利物浦“有许多地方地面起伏不平,都是坑坑洼洼的,坑里积水。死狗、死猪被扔在里头。可是,这里的水被用于烧饭煮菜"。工业时代的废水和未经处理的污水实际上污染了每一条大河。城市中的每一寸土地都无法从水和空气污染的恶臭中幸免。被污染的生活用水和不卫生的居住条件导致了传染病的流行,霍乱、伤寒、痢疾与肺结核都是城市中常见的疾病。“煤烟曾折磨大英100多年之久,以煤炭为燃料的城市,诸如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等,在没有找到可替代的燃料之前,饱受了几十年严重的空气污染之苦。”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反映出的问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并谈谈启示。(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