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指世界经济活动形成全球范围内相互依存、联系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变量连续变化而导致的一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其发展的基本过程如下表所列。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建立了跨越大陆与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全球化趋势初露端倪
两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市场,经济全球化基本形成
两次世界战争的出现使得经济全球化进程陷入困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活动发展更紧密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推行市场经济制度等,加强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经济联系,全球化趋势得以迅猛发展,并影响到政治、文化等领域

——根据高晶、侯雪璟《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冲击与挑战》整理

解读材料,围绕经济全球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2023-07-13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第二中学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0次组卷 | 66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时期法定节日
1840—1911年万寿节(皇帝生日)冬至、春节等
1912—1949年春节、国庆、革命先烈纪念日、国耻纪念日、国父诞辰、国际妇女节、儿童节、国际劳动节、学生运动纪念日、教师节、植树节等
新中国建立以来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植树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护士国际节、六一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

表格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不同时期法定节日的变化,请指出其中一种发展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和表现。(要求: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逻辑合理)
2020-07-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民们的最初动机只是一种求生存的需要,只是想从领主那里要来人身自由的权利,要来自由经营工商业的权利。他们来到城市,是为了自己能有新的生活,而不是重入别的领主的枷锁。当他们的个人要求汇聚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种集体指向,取得自治权就成为共同目标,因为城市自治是市民个人自由的前提。

——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   18301880是英国地方政府改革和发展的实质性阶段。……随着选举权的扩大,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第一次高潮也出现了。1834年《济贫法》改革、1847年《乡镇改革法》、1848年和1875年卫生改革、1870年《公共教育法》等相继出台,确立起英国地方政府新的管理体制。地方行政机构不再由中央任命,而由地方选举产生。上述每一个立法都规定建立一个互相分开并均由地方选举产生的地方行政机构。

——张钢,李廷《英国地方政府管理》

材料三

治理模式主要特征
美国1)社区被赋予自主规划和治理的权限;(2)第三部门发展程度较高,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3)借助市场化机制完善社区治理。
英国1)建立了政府、NGONPO、社区、私人企业等多方的多方互助合作关系;(2)政府下放权力,培育社区自治能力。
日本1)社区居民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2)市民组织和町内会等组织成为了社区居民多方式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途径

——边防,吕斌《基于比较视角的美国、英国及日本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实质,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发展的总体趋势。
2024-02-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反思世界文明史,从文明早期到现当代,人类文明始终在两个层面上表现出多样性,一是不同文明体之间的差异性、多样性,一是同一文明体内部构成要素、构成领域的差异性、多样性。正是这双重的多样性,推动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也使人们不断遭遇新的问题和冲突。可以说,“文明”与“多样”具有共生性,多样性是文明的内在本质性特性,是文明得以发展的内在结构性动力,也是导致各类文明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历史长河中,文明在总体上是以文明群、多极文明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正如城市是以城市群的方式,人是以人群、社会的方式发展一样。

——摘编自陈患《文明多样性:历史趋势与伦理自觉》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层次清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民族融合的主流。

——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用隋唐的史实说明材料中统治阶级是如何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2022-02-24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实上,五千年来,多民族统一国家“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的进程可概分为三个阶段:夏商周“三代”酋邦制及宗法封建的松散统一、秦汉以降郡县制“中国一统”和元明清“华夷一统”。在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中,既有汉族及其先进文明的基础性贡献和积极进取,又有诸兄弟民族的文明基因增益和历史主动性。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顺应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的历史潮流,且用行动昭示:汉族与其他兄弟民族携手创造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携手推动缔造多民族复合共同体之“巨大中国”。由是,“古代华夏渐渐成了近世中国”。

——摘编自李治安《秦汉以降“大一统”秩序的华夷交融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多民族统一封建国家的形成”为话题,谈谈你对材料中相关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述详细,史论结合)
2024-01-3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中国明清时期“有增长无发展论”,从而把“停滞论”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形态。特别是美国学者黄宗智,提出了明清社会经济“过密化与内卷化理论”,认为明清社会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元质变,如果没有西方的入侵,中国根本无力产生近代性变化。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张显清先生指出,中国历史“停滞论”的表述多种多样,但共同点都是认为中国古代社会稳定不变没有发展,自身不可能产生近代性因素。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及转型障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的整体或部分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见解明确,赞成、质疑、修改等皆可,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毁誉参半,诋毁他的人指责王安石刚愎自用,其主张的新法措施有损儒家传统,而赞扬他的人称赞他的变革极具创新精神,是时代的进步。

时期评价者评语
北宋司马光“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
刘擎“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南宋朱熹“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变法导致)群奸肆虐,流毒四海。”
罗大经“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
明末清初颜元“荆公之所忧,皆司马、韩、范辈所不知忧者也。荆公之所见,皆周、程、张、邵辈所不及见者也。荆公之所欲为,皆当时隐见诸书生所不肯为、不敢为、不能为者也。”
清末民初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

提取材料有关信息,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有关知识,选取表格中的任一阶段对有关王安石的历史评价加以阐释。(要求:阐释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3-1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

——摘编自王锐《关于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


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一个角度,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以角度为题,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