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各历史时期的城市化水平简表

朝代年代城市化率(%)
战国公元前30015.9
西汉217.5
74520.8
南宋1200年左右22.0
18206.9
18937.7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0.6
195715.4
197817.9
198321.6
198423.0
199026.4
201047.5

——资料来源:赵冈著《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和《中国统计年鉴》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各历史时期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趋势,任选某一时段指出其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2021-07-15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


上表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材料一表2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变化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651年

克伦威尔颁布保护英国本土航海垄断贸易的《航海条例》,此后不断修改完善,为此还引发了与海上强国荷兰的战争。

1690、1693年

征收进口商品附加税,开启了关税壁垒不断增高的进程,多数进口商品关税从5%增加到20%—25%。

1815年

英国议会颁行“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

1839年

在伦敦成立了全国性的反谷物法同盟。

1841年

英国保守党领导人皮尔出任首相,取消和降低了1000多种商品的进口税,全部废除了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上风。

1846年

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

1849年

废除《航海条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

1852年

国会以468票对53票正式通过并确立了自由贸易原则。

—据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贸易政策发生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应对危机的措施。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学术界形成了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提出“中心一边缘”论,认为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在贸易上不平等,技术进步、高效的生产活动,以及生产的创新等也逐渐向中心汇集,这些优势的汇集不断强化了中心国家地位。有人还指出,中心国家存在着对创新的不懈动力,通过创新,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全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网络。随着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力量的此消彼长,新兴国家层出不穷,许多原在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半边缘位置的国家,部分半边缘位置的国家成为中心位置的国家,一旦形成多个中心,则新的中心又会涌现出来。

—据张康之、张桐《在“中心一边缘”结构中重新看世界》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关于¨中心——边缘”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阐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指出,国际自由贸易是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的基本准则。工业革命以来,国际贸易的主要倡导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再到分散化发展的变化趋势。

——据“百度百科”等整理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国际贸易主要倡导国的三种变化趋势,任选一种分析其出现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对2030年全球各地经济实力进行“预测”,主要国家的全球经济总量占比结果如下:美国、欧洲下降,中国、印度缓慢上升,俄罗斯、日本基本持平。美国国家情报局委员会专家编写的《全球趋势2030》以此数据为依据,描绘了四种不同的未来世界发展图景。

图景 大停滞的世界 大分化的世界 非国家化的世界 大融合的世界
特征 美国和欧洲不再有能力或兴趣维持全球领导地位,将重点转向国内,火车头的熄火导致全球化停转,这将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 经济不平等成为主要特征,经济仍以温和的速度增长,世界却因各层次的分裂而变得更不安全。 非国家行为体在解决全球性挑战中扮演领导角色,这是一个拼接起来的、不均衡的世界。 美国和中国合作,导致全世界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上的合作,这将是最有可能的最好图景。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未来世界发展图景中的任一种类型进行解读。(可以对材料中所描绘的未来图景认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发展图景类型。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体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全球化不仅促进了世界和各个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还带来了某些不可避免的风险和不利因素。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这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生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了世界经济的效率。另一方面,世界发展不平衡,各个民族和地区的社会基础有着明显差异,导致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诸多弊端和矛盾。

——摘编自张芷寻《基于积累的社会结构视角的经济全球化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经济中心是指在世界经济发展运行中具有核心地位和火车头作用的国家或者国家集团。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过多次转移,下图是“世界经济中心转移趋势图”。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根据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围绕“经济中心转移”,拟定一个具体论题(论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或论点,条理清楚,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时,某学者提出了近代中国经历从“沉沦”到“谷底”再到“上升”的基本规律,并以此为据对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进行归纳。

阶段特征
1842年到1901近代中国历史不断“沉沦”的时期
1901年到1920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
19211927近代历史明显出现了“上升”趋势
十年内战时期“上升”与“沉沦”的交织,“沉沦”因素略占优势
抗战时期主要是“上升”因素起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是“上升”与“沉沦”相交织,“上升”因素起了主导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唯物史观与民国历史人物评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格中任选一个阶段,并运用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明确指出阶段及特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可以看到,随着前途和命运的日益相连,各国逐渐从零和的生存竞争关系走向正和的共生性关系。二十国集团(G20)是现今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2008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召开首次领导人峰会,迄今,已举行12次峰会。2018年在阿根廷举行的峰会LOGO由围绕圆外围的20个小的圆点象征了20个成员国,由内向外延伸的五个圆点代表了五大洲,而整个标志中一共由100个圆点组成,代表了融合整个世界,而五彩斑斓的配色则表达了本届会议的话题,即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C20体现的世界发展趋势。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该趋势加以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做到史论结合。)
2020-08-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19世纪的历史,特别是欧洲史,可以说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这两大事件的带动下发展的。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化的进程,法国大革命则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趋势造成了三个进步的历史潮流,就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这三股潮流。

﹣﹣《19世纪欧洲三大潮流》


问题:从上述材料中选取一种进步潮流,结合所学中外近代历史知识,指出其在思想领域的表现,并论证其合理性。(潮流选取明确、表现表达简洁论证史论结合。)
2020-03-0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