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地区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备注
14世纪欧洲食物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世纪欧洲、亚洲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世纪欧美地区出现罐装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地区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世界范围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上表内容反映了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在表中能够反映出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学素养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条理清晰)
2024-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开发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竞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从中国历史上对少数民族地区所实行政策的发展变化,可以梳理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如表所示)。

认识一

随着各民族的交往深入,中央王朝管辖范围逐步扩大,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央王朝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认识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原王朝对民族地区管理越来越直接、具体、细密。

认识三

随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增强,各民族在传承、保留一定民族特点的同时,共性越来越多。

——摘编自史金波《略论中国历史上民族政策演变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认识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01-21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政论特点之一即为注意于民本、民族之观念,上复先秦古学,下开近世风气。明初之刘基、方孝孺,与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王夫子分别代表此两种趋势,皆对专制天下之弊政加以严重之攻击。然而此数人之学术既仍本之儒家,而明代一般之儒者更不能脱专制天下之结习。如张居正、吕坤诸人流连于尊君思想之中,视刘、方有逊色,他无论矣。故就大体而言,明代儒学仅为转变时期之前夕思想,不足以预于转变潮流之本身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为某学者在论述“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历史过程时,所拟定的子目标题。

20世纪初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动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的终结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孕育的多极化趋势
冷战后“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据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对20世纪以来的国际格局演变进行分期,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2-0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模式,即“阶级斗争模式”和“技术进步模式”。

模式阶级斗争模式技术进步模式
内容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现代社会的发展是通过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而实现的。资本的趋势是赋予生产以科学性质,而直接劳动则被贬低为只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创造较少取决于劳动的时间和所耗费的劳动量,相反地取决于一般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中的应用。
依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

——摘编自安维复《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模式》


上述材料是马克思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两种模式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提炼出世界近代史发展的其它模式,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提炼出一种模式,且不与材料中的两种模式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2-11-03更新 | 783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政治现象
19世纪早期圣西门、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讴歌工业革命的同时,反对私有制、主张公有制,但从未认真考虑过如何彻底解决现存社会的问题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
19世纪中后期《共产党宣言》在肯定资产阶级历史贡献的同时,坚信资本主义将因无产阶级的斗争而被推翻巴黎公社建立
20世纪初列宁主义者认为帝国主义时代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十月革命成功。
共产国际成立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打破对俄国革命模式的迷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社会主义思想或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任一趋势,并对此趋势做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趋势,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接触,有很长一段时间是间接的,经过这中间的亚洲内陆,有时隔绝,有时畅通。在这种情况之下,两个大文化系统起起伏伏,终究各走各的道路。在16世纪之后,海洋航道开通,东方和西方能够直接接触了。于是,这两个大文化系统之间的互动,也就决定了此后两个文化分别开展的方向。总的来讲,16世纪以后,恰好是欧洲走完了从盛到衰、从谷底要重新开辟新途径的时候;而中国则是在汉唐两次盛世以后,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近代四五百年的接触中,中国的衰世碰到了欧洲的盛世,就不免有招架无力之感。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06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宋朝历史地位学术界有不同评价。第一种是“积贫积弱说”,如钱穆主张宋朝是“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第二种是“造极之世说”,如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他认为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登峰造极的时代。两说在学术界各有拥趸,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造极之世说”飞速崛起,大有取代“积贫积弱说”的趋势,许多学者均对宋代的历史地位给予很高的评价。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积贫积弱说”与“造极之世说”只是宋朝的正反两面,并无任何冲突。

——摘编自朱永清《“积贫积弱”抑或“造极之世”——民国以降两宋评价的嬗变与纠结》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观点加以论证。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留学生群体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探索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表为鸦片战争后至20世纪20年代末部分留学生群体情况统计表。


——摘自周棉《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请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分别对所提取的信息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信息,说明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0-07-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二战后世界经济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选取上表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概括指出这些事件所体现的世界经济发展的某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0-07-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